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之思考

时间:2024-08-31

李玉涛

【摘 要】高考理科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物理。物理学科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这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然而,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完善的抽象思维,教师需要通过借助具体思维来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技术支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与感受到的物理知识。这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抽象知识并运用到现实中,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具体实践对信息技術融合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思考,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水平,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8-0169-02

高中物理对许多高中生而言是有难度的。高中物理难点在于其抽象性,高中物理课程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领域多且范围大的特点。高中教师大多只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公式定理,教导学生如何对公式进行运用。但公式的推导,公式的意义教师很难传授给学生。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不透彻,从而使学生在运用公式的时候出现困难,如记不住公式,不理解题目的哪个参数相对应代入公式哪一个字母等。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福音。许多抽象概念与公式的推导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讲解,能够为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弥补不足。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的融合能够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使课程教学知识更加丰富与全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有力保障[1]。

1   借助信息技术演示物理概念与公式推导,助力概念与公式理解

高中物理的概念与公式的展示是物理学各个领域的规律,是经过了无数学者与实践检验的。但这些概念与公式对高中生而言,是陌生而遥远的。公式本身对学生而言是一串恒等的符号,学生要理解等式的来由,理解各个符号的意义。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与黑板板书,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接收到知识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念或者复杂的公式推导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更轻易地接受,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

兴趣。

如在牛顿三大定律的教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但现实生活中没有物体会不受到外力作用。但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展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利用Flesh做一个简单的视频展示:一个球体在平面上运动,具有为v的初速度,当受到牵引力与阻力的共同作用,两个力作用相等时,它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球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具有为v的初速度,球体所受的阻力消失,球体做加速运动;当球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具有为v的初速度,失去了牵引力,即球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可以发现球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球体位于一个光滑的平面上,不具有初速度,不受任何外力,发现球体处于静止状态。

在这样的高中物理课堂上,日常生活中无法做到的物理实验与物理现象可以用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有助于学生通过具体的现象来对抽象神秘的概念与公式进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与公式记忆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对概念与公式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学生将物理理论与物理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讨意识,提高物理学科素养[2]。

2   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网络虚拟实验室

在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部分。物理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切身体验物理原理在实际的应用。但实际上,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物理实验室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给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与学生的实验活动容易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实验过程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实验结果总有与实验理论不符合的现象,但又没有机会让学生多次重复试验最终达到理论结果,这挫伤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积极性,并且并不能达到教师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创设网络虚拟实验室,有助于学生物理实验的实践,实现物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在进行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里先放入一个电流表、A和B两个线圈、一个电池、一个开关。接着把线圈A插在线圈B中,断开或接通开关,改变电阻,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一个虚拟的智能网络实验室,能够在接通电流的时候,电流表产生变化,同时可以控制开关的开启与关闭,可以自主设置参数等,学生可以自行进行对实验的探讨,不怕出错对学生造成伤害,而是会在网络上出现出错提示,令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错误的办法,再一步步推动实验的进行。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动手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课堂实验中,教师需要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接错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要小心电池组的短路等,把学生限定在一个框架里,学生动手时会受到很多限制,无法真正达到实践活跃思维,检验理论的结果。而虚拟实验室有助于学生在网络上自主进行实验,自主观察物理现象。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融合推动虚拟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操作环境,有利于物理实验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加强物理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3   结语

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相互结合是大势所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展示抽象的概念与公式推导过程,可以进行虚拟的网络试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但信息技术始终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信息技术不能取代教师教学成为课堂主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有助于学生加强课堂的代入感,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增强学生的物理综合学科素质,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教师期待的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1]杨康.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研究[J].高考,

2016(36).

[2]孟睿霖,孟亮.电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分

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