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程志豪
【摘 要】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和阻碍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困难和疑惑产生消极情绪的心理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入手,再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提出一些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数学;心理障碍;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48-02
随着教育形式地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改中对数学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由于数学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也较强。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逐渐出现了难以突破的消极情绪,形成了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一味的按照学习进度来进行知识的灌输,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种种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1]。
1 心理障碍的定义
心理障碍是一种人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不利因素干扰之后不能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迷茫等消极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尤为明显,很多学生都会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产生障碍。
文章中所提到的心理障碍就是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数学学习的意志产生了制约以及阻碍了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的心理因素。一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或者由于急于求成而产生的急躁心理,面对难题无法解决时产生的自卑心理,考试结果不理想产生的焦慮和恐惧心理,长期无法学习好数学产生的逆反心理等等。
2 数学学习中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原因
尚未端正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来自学生个人,这种学生自身具有的非智力因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在步入小学课堂之前一直处于比较轻松自由的环境当中,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由于对事物的认知并不清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意志力薄弱,无法正确认识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遇到困难时便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产生放弃的心理。感觉数学课枯燥无聊时便会用开小差或者睡觉的方式来打发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会按时完成而是抄袭他人的作业来敷衍,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2]。
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是一门以纯理论为主,具有较强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感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天性自由活泼,虽然对未知事物抱有好奇心,但是缺少“迎难而上”的精神,往往在遇到困难之后便会止步不前,在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便丧失了自信心,再加上课程难度增加和学习节奏的越来越快,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机智幽默的教师相对来说会更加赢得小学生的喜爱,轻松的课堂氛围往往会对知识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过分倾向于应试教育,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多定义和公式以及结论都是根据教材直接给出,忽略了推导过程,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过程十分乏味。并且有的教师过于强调了数学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使得一开始就没有学好数学的小学生会认为之后也无法学好数学而丧失信心感到焦虑。
2.3 家长给予的压力因素
由于小学生刚刚踏入学习的课堂,因此,许多家长对于他们的发展给予了厚望,过于注重成绩,对他们有很高的要求而导致在一开始接触学习就需要扛着巨大的压力来。如一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相对来说比较慢,对知识的掌握也并不全面,但是家长却希望孩子一夕之间成为优等生,在经过一两次成绩的不理想之后便对孩子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和负担,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厌恶数学,最终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
3 小学生突破数学学习中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3.1 从自身出发,端正学习态度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小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他们要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学习,要了解到数学学习的本质,认识到其中会遇到的困难,将压力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动力。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小故事或者多媒体设备来了解更多的与数学相关的文化知识,对数学素养进行补充,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要了解到,并不是只有自己面对着这些困难,但是跨过这些难题,就能得到知识的升华,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对于一些不正确的思考方式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补充,不懂的问题要学会积极向老师同学询问,引导他们了解什么是数学,该如何去学,并且要学会坚持。
3.2 教师在其中产生的指导性作用
对学习目标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起引导的作用。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关联性极强的学科,拥有完整的数学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起同样的教学目标体系。并且面对接收程度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具体的划分,按照他们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来安排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来跨过数学这道坎。
建立起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念。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进行学科价值的引导,让他们深刻了解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或者多媒体的放映来进行关于数学文化历史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重要作用,要让他们从心底接受数学,热爱数学,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
生动的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将学生因为遇到困难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一味归咎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吸收知识,克服内心的障碍[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准备好教案,不能在课堂中进行过度的思维跳跃使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无法进行衔接,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先通过一个与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不能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一五一十地进行讲解,小学生都是十分好动并且都具有非常活跃的思维,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从而想做别的事情或者思维开始神游。
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一些抽象知识进行更形象地讲解,还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改善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心理。
3.3 家长的关心和理解,给予学生信心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家长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应该走出只关心分数和排名的误区,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综合素质发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忽略孩子的心理状态,要与老师还有孩子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在教师之外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理解,并且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进行引导,注重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避免过度偏激而引起矛盾,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使他们获得足够的信心来应对遇到的困难。
社会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的革新,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人才紧缺的现代社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作为一门伴随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在大学学习中都会进行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其具有的概括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首先是要进行思想上的积极引导,再通过教学模式上的不断改进和指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学生突破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障碍,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渝成,慕晓飞.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03).
[2]何昌喜.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
[3]黄利斌.教育均衡发展环境下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突破[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