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理解的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4-08-31

王俊 刘伟

【摘 要】“比”表示的关系本身就很抽象,怎样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呢?两次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第一次我舍不得放,可是越抓学生反而越糊涂;第二次教学的时候,我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找、去发现,结果却出人意料。我想这大概就叫强扭的瓜不甜,强摘的花不香,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比的初步认识;教学策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0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63-01

1 “比”的初步认识

《比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本单元例7、例8和相关的练一练及习题。任务是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等。教材的内容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层次性和多样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比”,但有些跟本课中的“比”则是风马牛不相及,要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进行区分,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

2 “比”的表示方式

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写下“比”这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学生有的说:“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有的说:“运动会上有比跳高,有比跳远……”还有的说:“NBA比赛时计分都是23比34什么的……”这样看来学生对“比”倒是不陌生,可跟它的本质却不沾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随即我就板书并揭题,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原来在数学上还存在着另一个不一样的“比”,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出示了书上的例7图,让学生说一说妈妈早晨都准备了哪些饮料,它们的杯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观察之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既让好学生在小组里扮演了一回老师的角色,也让学困生提前得到了一些启示,当然如果同组的学生意见一致,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也就同时得到了整理,这就为接下来的集体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集体交流时,学生很快说出了果汁和牛奶杯数之间“和”的关系、倍数关系、相差关系以及计算算式,在此过程中,我随机将学生的发现出示在大屏幕上,为接下来认识“比”打下埋伏。葉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所以我们就更要注意处理好学生自学与老师讲授的关系了。当学生说到果汁与牛奶杯数的倍数关系时,我立刻引导学生打开书本进行自学,学生自学完之后再进行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比、比的各个部分名称及比的写法。

在学生对比有了最初步的认识之后,我接着出示例8,让学生独立算一算,算完之后再说一说。因为速度=路程÷时间,这种表达式学生能信手拈来。而这种路程和时间之间相除的关系在数学上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到底可以怎样表示呢?于是我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自学,在这里老师已经给学生指出了明确的自学方向,而这一要求也是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所以老师绝不要代劳,这不仅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反而学生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还会更有成就感。

3 “比”的关系

学生两次通过自学知道了果汁与牛奶的杯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和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 “比”来表示,但在此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过多讲解,只是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及时地提出质疑,指明方向,但“比”到底表示两数之间怎样的关系呢?老师也不要急于求成,仍然坚持顺势引导,相信能水到渠自成。

紧接着我把学生刚刚找到的几种数之间的之和、相差、倍数及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一起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大屏幕上的这几种关系有的是用加法计算的,有的是用减法计算的,还有的是用除法来计算的,特别是用除法来计算的两种关系,他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而其它的却不能用比来表示。由此老师提出,看来比和除法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接着我就安排了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第三次自学,揭开了比的神秘面纱。

本课教学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该让学生经历的就要学生去经历,该学生做的老师就不能太勤快,因为严才是爱。学生只有在经历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磨练中才能主动对自己进行调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也是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进行理解的最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