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环境与食品检测》职业体验研究

时间:2024-08-31

季敏敏

【摘 要】基于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学生现状开设的特需课程《环境与食品检测》,在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旨在增加学生获取职业规划信息和指导的途径与机会。通过三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初中化学;职业生涯教育;特需课程;化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33-04

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下文简称该校)超过60%的学生来自外來务工或新市民家庭,每年约有60%的学生升入高级职业学校就读,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家长学历也较低,对孩子几乎无职业理想方面的规划和指导。一些学生对高中学习情况及高职院校专业缺乏了解,初三毕业选择升入高中及高职专业时较为随意和盲目。为此,市北实验初级中学根据《2016—2019市北实验初级中学“生本课程”实施方案》,着眼于学生的经历、现有能力和发展趋势,从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出发,面向部分学生开设了特需课程——《环境与食品检测》。学校尝试探索职业启蒙教育,试图让学生更早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愿景和社会职业规划,更好地规划自身的未来发展,并以此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自主发展。本课程的开设,充分考虑了学生升学去向、课程资源、实施条件等因素,该校与刘国钧高级职业学校积极合作,共享资源,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出了切实可行的初中、职高衔接课程[1]。所实施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不倡导学生过早分流,也不刻意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职业技能,只希望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等。该校希望通过初步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哪些职业以及这些职业的相关要求,并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为未来的专业或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社会对专业的环境检测及食品检测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社会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将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作为重要课程。初中生正处于接收新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学习时间与渠道,《环境与食品检测》衔接时课程的开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也为他们初升高职提供了一个专业选择方向。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基础,而且今后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也不涉及仪器分析内容,因此在开设这门课前,需要对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做一定铺垫,这些铺垫只是完成这门课的基础,不做更深层次介入。

1   课程目标

化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特需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和社会化素养的养成,使其和谐统一。不但要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主体意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积极创设渠道,以一种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把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结晶有效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专长,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课程设计立足于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本课程的目的让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并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看待现代社会现象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初步了解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水污染及检测、净化方法。知道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检测食品成分的方法、技术。其次,直观认识化学实验技术、手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辩证客观看待化学这门自然科学,通过相关实验操作的分析、学习,培养对化学分析的热情,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最后,结合对生活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

2   课程内容

本课程遵守宽基础、实用性及个性化原则。既注重为高职阶段学习提供实践性知识和技能基础,还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课程内容做到了适度拓展宽初中文化基础知识与向学生提供高职专业技术知识的结合。课程内容分为初中部分和高职部分两个层次,分别由初中、高职教师讲授,教学方式以体验式、探究式为主。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课程由具体的活动项目驱动,完成项目主导下的学习任务,并辅以必要的知识、实验技能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

课程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

3   课程实施

3.1 课程管理

本课程实行初中教师为主,高职校教师为辅的课程管理机制。初中教师要上课、听课、陪课,全程参与课程,负责组织课堂活动、考勤、纪律管理、课程评价等。

3.2  课程选择

采用学生按兴趣选课与导师选课相结合的选课方式。学生在七年级就要了解学校课程的所有科目内容、研习方式、评价方式,教师状况和课程资源,以及特需型课程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以便于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人生。学校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导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状况与潜能、特需型课程科目发展、个人发展、职业选择等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帮助学生将个人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科发展前景、社会需要有机结合,使学生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科目。

3.3 课程资源

该课程主要依托“导学稿”和“小组合作”实施,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导学稿内容,学生则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预习内容,教师除了可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学习内容、进行实验外,还可用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相关问题的研讨。

依托学校现有仪器、设备和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的仪器、设备,学生能够尝试了解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初步接触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4   課程评价

4.1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如图1所示。

4.2  对学生的评价

4.2.1  导学稿的完成质量

因导学稿中涉及一些资料的查询,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及态度进行综合评定。

4.2.2  分组实验

主要让学生体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的原理,培养其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实验习惯等。考核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完成指定的任务,在组内合作中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此项内容由教师、实验员以及小组长共同评定。

4.2.3  学生成果要求

学生成果要求展示各种化学小制作、小论文。学生若能积极参与各种化学小制作、小论文,自编化学小报,对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提出见解、解决方案等,则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

4.2.4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4.2.5  评价流程

评价流程图如图2所示。

5   具体案例

通过两年的《环境与食品检测》课程实践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酚试剂法测定室内甲醛含量”一课为例(教案如表3所示),在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关注社会热点,设计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检测专业的就业方向,学习、体验检测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环境与食品检测》课程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课程中的相关情境皆来自学生的生活,能体现化学学科的学科最本质价值:生活化、社会化、生命化。如建筑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是主要的室内污染物之一,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造成免疫功能异常,引发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还有致癌的风险,是目前公认的诱发儿童白血病的因素之一。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实验仪器操作也不熟练,但是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甲醛是家庭装修中的一种污染物。教师要将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关注社会,关爱生命。教学中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所用的甲醛测试仪就是环境检测公司用于检测室内甲醛等污染物的仪器,学生对接触并使用这些仪器很有兴趣。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日常中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检测。水体中酸、碱性物质的定性检测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实现,如黑枸杞的溶液、紫甘蓝的酒精浸出液。在课后活动中,学生可在家中运用这些相对来说容易获得的物质进行相关的检测实验。通过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实际应用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培养其专业兴趣。

但课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未来不断修正的问题。第一,虽然刘国钧高级职业学校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是作为初级中学,实验室中与检测相关的药品、仪器、设备仍不足,制约了一些课程项目的实施。第二,八年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因此,对于很多实验操作是现学现用,有时在实验速度和操作的精确性上达不到要求,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第三,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还不足,更多的是从定性角度对物质进行检测,定量角度运用较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