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

时间:2024-08-31

蒋才勇

摘要: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有效地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收益。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动物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疾病,直接影响畜牧动物的整体养殖水平。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应积极找寻引起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并在跟随时代发展步伐的基础上,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完成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全面提升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整体质量。本文就针对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对策

近几年来,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仍然呈高发态势,对畜牧养殖行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从病因着手,探究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非常必要。

1动物疾病主要原因分析

(1)外界因素。生长环境对动物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动物所处的环境不适合动物生长。例如:在干燥高温的环境下,动物会因为缺水而产生疾病,如果在温度过低或环境潮湿的环境中也会滋生大量细菌,对动物的身体机能造成影响,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所以环境因素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因素[1]。(2)养殖模式不规范。当前养殖户在养殖畜牧动物时,存在养殖不规范的问题,且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做支撑,导致整体的养殖水平不高。而缺乏科学的养殖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的发生率。此外,有些养殖户并未意识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地给动物接种相关疫苗,导致动物体内无法产生抗体,相应的抵抗力也较低,增大了疾病的发生率。部分养殖户对于病死动物的处理不够规范,未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对于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杀菌工作也未按要求展开,这样就可能引发病毒的再次传播。有些养殖户甚至将病死的动物直接丢弃在养殖场外,这样不仅增大疾病的传播概率,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3)人为因素。在动物饲养管理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动物疾病也非常普遍,尤其是很多饲养员不注重动物的生长习性、没有及时做好疾病防制、所使用的药物不够合理,不仅无法起到动物疾病预防效果,还会加剧动物疾病暴发。在动物养殖管理中,饲养人员不注重环境管理,缺乏有效的通风排污设施,造成动物生长环境条件恶劣而引起各种疾病。饲养人员的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也会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在养殖中,饲料配比不科学,也可能造成动物呼吸道或肠胃发生感染。(4)常规管理不当。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多数动物疾病源于常规管理不当。比如,在养殖期间,若养殖者疾病控制意识不足,未严格执行养殖消毒制度,就会导致病原肆意繁殖,增加牲畜患病风险。再如,在养殖期间,若养殖者不注重营养搭配,就会导致牲畜出现营养不良问题,对病原抵抗力下降。而在牲畜出现精神萎靡、体温上升等初期症状时,若养殖者未大力关注,就会埋下牲畜大面积死亡隐患。

2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对策

2.1全面展开疫病免疫

在春季农业生产时期,防控工作者应聚焦区域内多发、高发的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分类别采购疫病防控物资,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疫苗、羊小反兽疫苗、口蹄疫疫苗等充足储备,并适时发放。在发生动物疾病后,防控工作者应贯彻先病区外围后病区内的原则,优先对尚未感染的牛、羊、猪等牲畜注射疫苗。在疫苗注射前,防控工作者应对牲畜进行检查,筛除已患病、临产母畜、病弱牲畜,并做好环境卫生,避免环境卫生条件差而引发的牲畜对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等免疫效果不确切问题。在疫苗注射时,若选择灭活苗,应避免与其他疫苗同时注射,避免出现动物过敏等免疫副反应以及疫苗之间的拮抗作用,造成牲畜抵抗力下降。一般在牲畜注射疫苗后28d动物体内可以形成免疫抗体,根据疫苗类型的差异,持续时间也具有一定差异,最短持续时间在4个月左右,最长持续时间在6个月左右。在疫苗注射完毕后,防控工作者应进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注射剂量、包装规格等内容的记录,为后续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2]。

2.2加强养殖环境的合理选择

在畜牧养殖工作开展中良好的养殖环境非常关键,需要确保养殖环境的光照、水源充足,避免完全开放的养殖区域,否则会导致动物养殖受到环境影响非常明显。也不能选择过度封闭的区域,否则会导致区域内空气流通效果不理想,也增加了养殖人员清理难度,因此要尽量选择半开放的区域,有效避免自然环境剧烈变化对养殖造成的干扰。畜牧养殖工作非常辛苦,需要养殖人员及时清理养殖场地,注重对动物饲料饮水的全面检查。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合一”理念,对养殖场内饲养槽与外部活动空间进行全面杀菌消毒,贯彻落实管理规范,对次氯酸钠溶剂、生石灰、福尔马林等消毒剂科学选择,在剂量调制上应该做到谨慎,禁止使用可能不利于动物健康成长的、能够在其体内残留的消毒药剂,这也是对养殖场管理者人身安全的维护。

2.2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要想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疾病的控制和预防。首先,养殖户要做好动物的饲料管理,根据动物生长阶段所需营养来配置相应的饲料,确保具备充足的养分,满足动物的生长需要。其次,对于饲料的存储,一定要确保存储环境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饲料出现变质、霉变等情况。倘若饲料变质或过期,养殖户应及时将其丢弃,禁止向动物饲喂,避免给动物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此外,还应做好饮水管理工作,合理选择动物饮用水的水源,避免其遭受污染,并且还应有效控制水温,尤其是在冬季,更是严禁让动物饮用冷水或者有冰渣的水,否则动物会出现应激反应,相应的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也会产生。养殖户还应密切关注动物的整体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动物存有异常现象,就应立即寻求兽医帮助,必要时还可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从而是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另外,养殖户也应做好动物养殖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降低微生物等病菌的滋生,以此可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3]。

2.3加强对已患病动物的治疗管理

在畜牧养殖中动物一旦发生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如果没有采取妥善的防制措施,必然会导致疫病加重。还可能暴发传染性疾病,在动物疫病治疗中需要通过饲料或饮水给予藥物,并且对动物的日常状况仔细观察,一旦疾病发生恶化,则需要准确处理,制定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加强动物疫病的防制水平,确保患病动物能够得到妥善治疗,在动物疫情发生之后,养殖人员需要对养殖场所进行全面严格消毒,避免动物疫病快速扩大。在疫情发生后,养殖人员还需要及时将有疫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如果情况严重则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4]。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动物畜牧养殖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养殖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养殖品种也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动物产品的实际需要。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因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动物疫病的暴发,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窦金凤.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防控对策研究[J].兽医导刊,2019(10):12.

[2]汝磊.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研究[J].大科技,2017(2):182-183.

[3]贺应福,黄贤,莫静华.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防控对策研究[J].兽医导刊,2019(14):18.

[4]马锦辉.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8(22):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