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实践表明,将焦点解决模式运用于课堂提问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焦点解决模式提高了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教学;焦点解决模式;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1-00-00
【作者简介】王悦,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依兰镇锦城小学校(吉林延吉,133000)教师,二级教师。
班級教学是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这里的班级教学是指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形式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班级教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专门课程形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种是以渗透课程形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 两种形式的班级教学都是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课堂提问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传统的课堂提问以教师为本,教师倾向于寻找问题的成因,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进步。在融入焦点解决模式的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教师关注学生的优点、资源、潜能、成功经验,通过鼓励学生,引导其进步。本文讨论在课堂提问中运用焦点解决模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专门课程的课堂提问
专门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门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心理健康辅导。下面以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我是自己的‘小管家”为例,探讨如何将焦点解决模式融入专门课程的课堂提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自律水平、学会遵守校规。
1.利用奇迹询问进行提问。
奇迹询问给予当事人一个深层的想象与信念: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改变的。如此,能鼓励当事人拥有希望,也让当事人愿意思考通过改变带来的结果及好处。[2]如在“改正行为”环节,采用传统提问方式的教师会这样问:“如何让自己遵守校规呢?”学生回答:“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好好排队,不乱插队”等。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只关注自己的错误行为,沿袭传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若教师利用奇迹询问进行提问,引入魔法棒、水晶球、神灯这些充满魔力的媒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本节课内容,,更能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改变。教师可以使用奇迹询问这样提问:“如果你拥有一个水晶球,水晶球让奇迹发生了,你变得能自觉遵守校规。请问你看到能遵守校规的自己在做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自己在认真排队”“我看到自己上课的时候举手回答问题,没有插嘴”等。通过奇迹询问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想达到的目标。接着,再对学生奇迹发生后的情景进行提问:“那时,老师会对你的行为有怎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老师会表扬我”“老师会很高兴”等。学生通过想象奇迹发生之后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的细节描述来增加自己的心理能量,促进小改变持续发生,带来大的改变,最终促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遵守校规。
2.利用刻度化询问进行提问。
刻度化询问是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目的状态,把感受、想法等抽象的状态具体化,进而思考可努力改变的方向。用刻度来量化当事人的行为结果,通常以10分代表当事人所期待的最满意的结果,1分则代表最不满意的结果。将最终目标置于10分的位置,询问当事人目前所处的分数位置,分析当事人现状与最满意的结果之间的差距,并询问当事人再进步1分后,会有哪些不同,进而引发当事人向自己最满意的结果靠近。[3]
在学生找到自己希望达到的遵守校规目标后,教师利用刻度化询问进行提问:“如果有一把刻度为1~10的尺子,1分代表违规行为特别多,10分代表几乎没有违规行为。你给现在的自己打几分?”学生回答符合自己现状的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你给自己打这个分数而不是更低的分数?”通过刻度化询问,让学生觉察自己遵守校规的程度,为其改善行为赋能。教师进而继续提问:“你需要怎么做才能再进步1分?”通过刻度化询问,引领学生朝着理想的方向进步,建立一个可执行的、符合现实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二、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渗透课程的课堂提问
渗透课程是指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融入学科教学目标,通过焦点解决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再创造,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下面以具体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焦点解决模式融入渗透课程的课堂提问。
1.利用预设性询问进行提问。
预设性询问认为,既然“事出未必有因”,那么便不必寻找原因。预设性询问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当事人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考,促进改变的发生。教学时,结合预设性询问进行提问,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数学课上,采用传统导入方式的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什么是三角形?”这样的提问看似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并未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预设性询问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你希望在本节课学会哪些内容?”“你如何做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预设性询问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本节课“我”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应该用怎样的学习状态实现目标?借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在动力,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预设性询问不仅可以运用在课前提问,也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
2.利用例外询问进行提问。
例外询问认为,“凡事皆有例外”,引导当事人看到避免问题发生或问题虽然发生但并不严重的“例外”时刻,探讨这些“例外”是如何发生的。“例外”是促使人发生改变的关键,可以促进当事人开发自身潜能,所以在渗透课程中可以利用例外询问找出学生已经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口语交际课“请你支持我”中,学生在讨论“如何说服别人”这一环节时,采用传统提问方式的教师这样提问:“如何才能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学生回答:“好好说话”“态度要好”。教师接着提问:“谁能来分享一个曾经说服过别人的事情?”课堂上没有人举手回答,学生都认为说服别人是件比较困难的事。设置该问题的本意为引导学生思考说服别人的具体做法,但学生却没有联想到自己的相关经验。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例外询问这样提问:“回忆你的学习和生活,有没有哪一次,哪怕很小的事,身边人或我们自己曾经有过说服别人的成功经验?当时发生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前几天我让妈妈同意我养一只小狗。我充分说明了养小狗的理由,也保证可以承担照顾小狗的责任。”接着,针对学生说出的这个“例外”事件进行追问:“你和妈妈沟通的时候,语气如何?”学生回答:“我当时语气很真诚。”如此便能总结出说服别人需要语气真诚、理由充分。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他的某个“例外”时刻,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成功说服别人,从而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教师要抓住这个“例外”加以探讨,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应该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说服别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为写作增添素材。教师需要相信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例外”时刻,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运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课堂提问,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针对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其内在动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完成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形成了融洽的师生互动模式,提高了班级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提问中运用焦点解决模式,能够服务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李炳南.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5.
[2]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45-48.
[3]许维素.扩大与转移知觉的良器:评量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6):41-4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