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教学中拓展课程的开展策略

时间:2024-08-31

【摘 要】浙江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五个大项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实施补短提升培优,促进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按“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大力激发各方面潜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拓展课程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分析拓展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开展结构,并提出拓展课在初中教学中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开展推动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拓展课程;教学策略

拓展课程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综合素养水平提升为目标,是课程开发创设方向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个人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满足每位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1]。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开设拓展课程应当如何定位?应秉持怎样的课程开展理念,科学合理设计拓展课程?本文对初中教学中拓展课程的开展策略展开分析。

1   拓展课程定位

拓展课程是一种能够充分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并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能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人才所需,体现不同教学需求的开放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可以由初中生自主选择,拓展课程本质上是基础课程的延展,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推动学生总结经验方法[2-3]。

2   拓展课程理念

2.1  重视个体差异

拓展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全面发展。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拓展课程中表现的差异性,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发展。

2.2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拓展课程的开设应与学校的假期情况相结合,要大力开发校内外各类拓展训练资源,选择与学校情况相符的拓展类训练课程。要在8月底之前完成学期拓展课程大纲,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家长提前了解有关课程。学校可以提供包括音乐、篮球、足球、美术、舞蹈、科技、信息等多方面的课程。在开学第一周通过网络平台使家校教育相联系,鼓励学生在网上选课之后试课,假如不符合预期,则利用拓展课程重选机会,选择余下的拓展课程[4]。

2.3  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形成

要重视学生的课程选择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教师的指导选课,最终使学生能够形成自主选择意识。

3   拓展课程开展结构

3.1  学习领域

3.1.1  限定拓展课程

限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在专题教育中,笔者所在的宁波市江北中学(下文简称“该校”)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要求,设计了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专题教育内容,如消防安全教育、环境卫生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类活动、公益劳动以及自我服务类活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以及班集体活动等。

3.1.2  自主拓展课程

为了满足初中生在未来各学科领域的发展,该校设置了学生自主选修的一系列拓展课程,各课程参照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相关教学要求,根据单独拓展课程教材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与个人兴趣爱好发展的要求,该校根据国家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结合自身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大量整合自身及社会资源,真正开发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拓展课程。

3.2  课程内容设计

该校每个学年的暑假都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校内外资源选择性开发拓展课程。8月底形成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让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相关课程。开学第一周,依托网络平台选课,选课时间一般为周二7:30—22:00,上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的第一、二节课。第一周属于试课阶段,学生试课后如果觉得跟预想的不符或者不喜欢,可以在剩下的有余额的拓展课程中重新选择,但机会只有一次。整个课程设计以一个学年为主线,第一学期为基础阶段,第二学期为进阶阶段。每节拓展课程都会有教务处教师巡视。该校根据八大学习领域延伸、综合拓展的学科课程和兴趣类活动、社区服务、实践以及不同类型的专题教育,设置了七至九年级课程课时(见表1),开设了科学类、社会类、综合类、技能类、体艺类拓展课程以及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见表2)。

4   拓展课程开发策略

4.1  組织流程科学化

在初中教学中开设拓展课程,要科学组织教学流程。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需要遵循拓展课程的开设原则,实现以学科为单位,开设组织校本课程,合理安排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各成员,调配校本课程所需的各类材料。其次在拓展课程选择上,学生可根据学校公布的拓展课程具体科目以及相应的课程说明及教师推荐,自主选择课程。最后由教师根据教务处统计的学生选课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拓展课程,学校根据最终推荐结果调整校本课程人数,与实际班级情况结合,合理设计课程。

4.2  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拓展课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都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活动的组织形式如下:

一是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实践活动,小组可由学生自主选择组成,教师仅在旁适当指导,可以不限于班级内的小组。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甚至可以鼓励同班、不同班、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域的合作式学习。

二是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指学生可基于对某拓展课程内容的兴趣,在家长及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目前已具备社会活动能力,教师在拓展课程中需要赋予学生个人活动的权利,使其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

三是全班或全年级活动。这种活动组织形式,通常来讲比较适用于周期长且跨学科领域的课程。

4.3  课程评价多元化

在初中拓展课程中,需要突破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运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的基础上,重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时记录、评价学生在拓展课程中的学习行为、情感变化、参与程度等。还要尊重多元化自我评价表达,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互评。更要重视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对自身参与的拓展课程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讨论问题、分享成果及最终反思。最后要以学期为评价单位,将学生的拓展成绩录入当地初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通过上述方式做到学生线上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协调统一,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总之,在开发初中教学拓展课程时,需要进行课程精准定位,重视个体差异,整合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改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流程科学化、组织形式多样化、课程评价多元化,达到推动初中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善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19(2).

[2]严芳兰,李英.初中英语“悦听”拓展课选材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8).

[3]李今迎.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

[4]杨进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学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7).

【作者简介】

王凯(1987~),男,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信息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