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4-08-31

宋居正

【摘 要】兴趣是学习行为的驱动力,也是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从情感层面升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本文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意义展开分析,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策略展开研究,以期完善物理教学体系。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情境;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66-02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物理有一定的陌生感,对此,兴趣便是学生开展物理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教师未能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只重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构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他们在不同层面都获得一定发展。

1   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助燃剂。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吸收与内化知识。同时,也只有学生带着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散思维,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1]。此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还能够使他们自发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为探索知识提供充分保障。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兴趣”为切入点,构建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兴趣点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

2   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

影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首先,分析客观因素能够看出,物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思维障碍,若这种障碍没有及时突破,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物理知识所蕴含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一定的认知需求,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分析主观因素能够看出,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颇深,将教学过程自然定义为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这样易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出机械化、被动化的形态,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厌学心理。由此可见,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2]。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因素,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学习。

3   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3.1  设置情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战场,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情境的构建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作为课堂的构建者,要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设置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主动融入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3]。

以“乐音”为例,为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乐音的三要素,知道音調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以及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教师应先创造趣味化的情境,如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二泉映月》的片段,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同时提出趣味化的问题:这段音乐的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段音乐有高低、强弱之分吗?为什么声音会千差万别呢?这时,课堂便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主战场”,学生在情境中对问题不断思考。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使学生充分融入探究活动,对乐音的三要素有更深刻的理解。趣味化情境的构建,不仅能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习,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情感保障,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

3.2  联系生活

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感受过一些生活现象,但对生活现象蕴含的物理原理并未建立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设置生活问题,唤醒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应用意识。

以“光的折射”为例,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光现象的分析,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具体的场景,如“折射断筷”的现象。即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筷子好像断了。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筷子折断的错觉呢?这样的生活问题会使学生感知自身知识的不足,增强他们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学生充满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情况下开展后续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光的折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问题,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着更积极的态势发展,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完善他们的物理认知结构。

3.3  开展实验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一方面,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同时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实验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探究新知识的乐趣与好奇心。因此,教师应以实验活动为研究对象,不断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用具开展实验操作,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以“熔化和凝固”为例,为了使学生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到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教师可以先展示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的例子,如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再将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凝固成铁板,这样的场景能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此外,为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不断从具体转向抽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能发现什么现象?提出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清晰看到冰棒化成水的这一现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由此可见,以实验问题为导向,开展实验操作,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逐渐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感受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保证学习活动高效进行。

3.4  巧设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的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思考,推动后续学习的积极开展。教师应创新提问模式,维持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运用,还能够使学生切实把握学习的重点,完善他们的物理认知结构。

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为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更新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同时提出问题: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由于学生对这一问题存在好奇与疑问,他们便能产生探究新知识的乐趣。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真正感知到声音的产生原因,建立声音与振动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操作结果汇集成一个表格,进而使他们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这一结论。问题不仅能推动后续操作活动的开展,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他们产生积极的探究行为。

综上所述,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重视物理教学,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路径;要将兴趣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驱动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不断设计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推动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郎永丽,王丽雪.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6).

[2]钟绍权.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激发初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

[3]周廷举.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