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 要】STAD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有组织的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合作学习模式。本文在STAD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分组练习和小测验环节结合了同伴互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再提出四点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同伴互评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86-0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合作学习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本文针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STAD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论述。
1 STAD合作学习模式与同伴互评
1.1 STAD合作学习模式
STAD(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是由学生、团队、目标和划分四个因素组成的一种混合能力分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即“学生成绩分组”,也称为“学生团队——成就区分法”。
1.2 同伴互评
同伴互评即让学生评价彼此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学者将同伴互评定义为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个体内化知识和加工信息,运用习得的知识技能评价同一学习环境中同伴的学习作品或成果,评价内容是同伴作品的数量、水平、价值、作用、质量等[1]。
2 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现状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最后由学生团队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笔者发现,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时,团队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了大部分学习任务。最终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忙活不停,收获颇多;有的却做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并没有获得进步。
3 STAD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前期准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一星期一节课,如果以星期来规划教学活动,STAD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一个整体的单元作为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单位比较合适。与此同时,以单元为单位规划教学活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从实际教学任务出发。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便可分别以“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单元:计算机及基本操作”“第三单元: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等来规划教学活动。设定教学单元之后,再制订STAD合作学习模式的任务目标和评分标准,计算每位学生的基础分,编制测验习题,设置分组练习和测验环节中的同伴互评规则等。
3.2 实施环节
3.2.1 新知识讲授
在STAD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内容与书本提供的内容有所不同,即该模式下,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分组练习环节的同伴互评和小测验环节的测试习题都有密切关联。这种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理清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以及测验内容,将本节课涉及的主要概念传授给学生,整个课堂要做到精讲精练[2]。其次,教师要告诉学生在新知识讲授完毕后,需要在课上完成10道(10道题以内)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只要学生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就能在同伴互评和小测验等环节取得好的成绩。
3.2.2 分组练习
在分组练习前,教师要先将学生分组,建议4人为一组,方便组内合作与相评,若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也可以6人一组。在分组时,除了需要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原则,还需要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另外,在每单元的STAD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只有全部小组成员都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才算真正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分组练习中,团队成员要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另一方面,团队内要设置发言人、主持人、记录员和组长的角色,四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3.2.3 小测验及同伴互评
通常,在經过新知识讲授和分组练习两个环节后,要让学生参与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团队合作学习的效果。小测验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不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帮助。
3.2.4 个人进步分计算
学生个人进步分的计算方式如下:①计算每位学生的基础分。学生的基础分就是学生在正式学习本单元之前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教师可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谈话为辅的方式,对每位学生设定基础分。基础分是学生在STAD合作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水平是否提高的一个参照分数。②学生个人进步分的计算。学生个人进步分的计算公式为“进步分=测验分?基础分”。其计分的规则为,测验分高于基础分,则进步分为两数相减的差值;测验分低于基础分,则进步分为0分。在这种含有进步分的评分制度下,只要团队成员的测验成绩都高于基础分,那么整个团队就有进步,团队成员也就为团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针对以上的计分规则,教师可以使用Excel设计一个统计系统,输入学生的测验成绩后,系统不但能算出每位学生的进步分,还可以计算出每个团队的进步总分和排名,以及每位学生的进步名次。在分组时,若以一个团队4位学生为标准分组,则可直接计算团队总分,若有些团队不是4位学生,需要调整分数,方便比较。如团队成员为5位学生时,该团队的得分为“总分×4/5”。
3.2.5 团队奖励
每次测验之后都需要及时公布各个团队的总分和排名,并尽快制作简报进行公示,表扬进步较大的前15位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
通过计算团队的总分,对STAD合作学习的学生团队进行排名,在计算总分时,注意团队人数,超过4人需要单独计算。在公示进步“小冠军”时,需要标注其所在团队的队名,以鼓励组内合作,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2.6 总结团队表现
在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完成后,每一个小团队都应该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自己在单元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
4 STAD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建立奖励机制,布置相对简单的联系任务
建立奖励机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动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正确引导学生对奖励的关注。同时,学习任务难度也是影响STAD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STAD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提供的任务应是相对简单的练习,而不能是相对复杂的任务[3]。
4.2 重视设定基础分,及时反馈测验结果
教师在设定每位学生的基础分时,需要依据通过实际问卷调查、访谈获取的调查结果,因为基础分与进步分有紧密联系,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最后的进步程度及团队排名。其次,小测验环节之后,教师需要对测验结果做出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4.3 明确个体责任,增强合作意识和技能
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应用STAD合作学习模式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的重难点合理设计团队学习任务,只是在教学中简单地抛给学生一个学习任务,如制作引导层动画、制作手抄报等,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最后提交小组作品。其次,合作意识和技能也是STAD合作学习模式能否顺利开展的影响因素。实际教学中,总能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不愿意与别人合作或帮助别人,不愿意考虑别人的建议。故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一定要具体、不空泛,否则合作学习就会迷失方向或缺乏动力。
4.4 建立合理的同伴互评指标,实现同伴互评的优势
每位学生的个人特质与认知能力不同,不同学生对某项学习任务完成的结果也不同,因此需要深入提高學生对同伴评价标准的认识,明确设置不同的评价分项,尽可能全方位对同伴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做评价。另外,同伴互评要求同伴之间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馈,但学生会对评价过程有所担忧[4]。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之初就让学生明确同伴互评的目的与优势。
STAD合作学习模式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容易成为常态化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基于个体责任的共同评价机制,能明确每位学生的责任,确保人人参与。鼓励学生公平参加,能很好地实现学习机会的均等分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同伴互评也使学习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通过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两种身份的转换,能对学习任务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教材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更加熟练。两者的结合,放大了彼此的优点,但在STAD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对学习任务的设置、对学生基础分的设定以及在同伴互评中对评价分项的具体化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遐,高记,刘兵.以评促学: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同伴互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0(4).
[2]吴莎莎.基于同伴互评的新型学习评价方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
[3]周万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0(18).
[4]周华.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18).
【作者简介】
尹雯静(1995~),女,汉族,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