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4-08-31

万迎弟

【摘 要】初三数学在初中教学科目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公式与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建设性与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初三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中考,所以在初三阶段要尽快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的教学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因此结合学生在初一、初二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教学,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多方位渗透研究性学习,就成为初三数学教学中课堂提质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三数学;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8437(2021)10-0116-02

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发现学习同义),是指通过研究相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了解、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人类已有文明以及国家或学校的举办者所规定的内容的认知活

动[1]。初三数学的研究性学习目标是正确掌握、认识转化以及合理运用初三数学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认知方法,并合理运用相关知识体系解析题目。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时,能够找到突破口,让学习成绩快速提升一个台阶,并对整体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学习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把握。为了让学生能应对初三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搭建相契合的教学思维,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朝着知识系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1   初三数学的教学背景与现状探析

1.1  初三数学的教学背景

在教育体系改革与教育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整体教学方案已有所变革,初三数学课程与初一、初二的整体脉络有所不同。初三数学教学把较多时间放在对初一、初二知识的整体梳理及宏观把握上,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查漏补缺,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门复习。虽然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体教学难度已经有所降低,但由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数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2]。初三教学中对新知的学习以及对旧知的复习与梳理,对学生的后期学习影响极为深远。

就目前初三数学教学现状看,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依然薄弱,初一、初二所学的知识体系与知识基础并没有为初三所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的整体应用能力较差,很多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多元化分析处理所需解决的案例,部分学困生很难在课堂上消化、吸收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难以通过个性化学习触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数学思维与能力。

1.2  初三数学的教学现状

初三数学教师大多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学骨干,这些教师能够综合运用自身学科知识体系精准定位当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够通过考题的走向来把握出题的关键点。但当前初三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形式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部分学生依然将数学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缺少对数学这门学科所应有的研究态度[3]。机械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降低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减少思维拓展路径。一些学生会采用题海战术来应对中考,这不仅无益于自身创新性思维的锻炼,而且会大大增加自己的学习负担。因为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引导,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做没有意义的题目。与此同时,初三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部分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整体的学习方法较为传统,没有开展研究性学习。

2   研究性学习对初三数学教学的作用与影响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初三教学中的渗透,会影响初三教学实践模式的长期发展走向。

2.1  为教师提供多维互动的空间

研究性学习为初三数学教师提供了探讨的空间。因为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同时也可以在线下开展,所以教师能针对某一主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习困境,与学生进行多维度交流。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也能够不断学习,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研讨,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2.2  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研究性学习能使初三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因为初三阶段是学生中考的冲刺阶段,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当下的中考动态以及考试政策进行教学,研究性学习使教师更加贴近考试的需要,认识到最新的发展需求[3]。有助于教师探寻较好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最新和最优质的教学信息,突显研究性学习中较强的实用性教学功能。

3   研究性学习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3.1  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研究动力

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动力,通过对特定问题的探索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逻辑思维,这对初三数学的教与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如教师可以设问:在某一区域中,拥有a、b、c、d四个小区,这四个小区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之中。为了方便小区的孩子上学,要在哪个位置上建立学校才能够使得这四个小区离学校有同样的距离呢?以设问的方式,学生能更容易理解知识点的具体内涵,也能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

3.2  通过思维创新提升学生对发散性问题的研究动力

思维创新对学生研究动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举一反三,通过相关问题的解决,连带解决同一类型的所有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多思考该问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发散学生的思维。

如在学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的分解这一模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通过不同的视角认识解决方式的多样化。如两个连续的奇数的积为323,求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什么?在解题时,除了最基本的解题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解題方式来掌握不同的数学思维。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用一元方程来解答这一题目。即 x(x+2)=323 ,或者是 x(x?2)=323 ,分别得出17和19两个数值。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思路,用不同的思路来解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题目背后的多变性和灵活性[5],如列出方程组,同样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3.3  通过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对探索性问题的研究动力

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初三数学课堂中必要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能不断激发学生对探索性问题的研究动力。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挖掘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如果教师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作用,那么将会促进学生形成互动性思维,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进而营造良好的初三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如学生在学习圆形的旋转这一章节中,教师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相关的工具,包括圆形物品以及长棍子等。教师可让学生到讲台上操作其携带的工具,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课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让课本中二维的知识图像变为立体存在的三维图景,学生能够了解到具象化的知识,同时,通过双眼来观察,对知识点的印象将会更加深刻。

初三数学涉及的知识面广,所学的内容较多,并且初三学生面临着考试的压力以及升学的压力。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师生都能够有所成长,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并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初三数学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文新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2]覃伟陆.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6).

[3]林振德.巧用“特殊与一般思想”进行初三数学客观题解法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

[4]于春香.有关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

[5]李洋.初三数学总复习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2020(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