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冬梅 王 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2-0038-02
【作者简介】1.张冬梅,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研究”工作室主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2.王文,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教師,高级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老师和家长没法合作,因为彼此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双方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有分歧,老师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家长大多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有些家长平时不管孩子,却希望老师能够让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
“不是我们家长不配合学校,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就相信老师能管好。我们没文化,不是不管孩子,是管不了。”
教师责备家长不管孩子,不配合工作;家长埋怨学校没有教好孩子,推卸责任。家校双方都认为对方的责任更多一些,受伤的却是孩子。“小学家校合作”团体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家长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和学校中创建温暖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家和学校都能够感受到被看见的关怀,在家校爱的氛围里建立信心与自尊,学会自主与独立,激发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一、暖心开场“拍手操”
家长与教师混合编组,每组8人,其中家长、教师各4人。团体辅导的开场活动旨在创建安全温暖的团体氛围,让教师与家长彼此接纳,互相融入。
拍手操:家长与教师拉起手来,搭建一个彩虹桥;家长与教师按照顺序结对,手拉手穿过彩虹桥,按照报数进行分组;各小组找到自己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小组暖身,一起练习拍手操:“头拍拍,肩拍拍,爸爸拍拍,妈妈拍拍;老师拍拍,同学拍拍……”在拍手的节奏中,团体成员放松心情,融洽相处,降低心理防御。
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介绍自己,家长说“我的孩子会这样介绍我……”,教师说“我的学生会这样介绍我……”。如“我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王希,我的学生会这样介绍我:王老师是热情、开朗的老师,语文教得很好,朗读很棒。”这个活动让团体成员觉察,在孩子眼中你是怎样的父亲、母亲;在学生眼中你是怎样的老师。通过学生的视角介绍自己,避免家长及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为彼此建立一个安全的距离。
二、有关学生教育的“烦心事儿”
1.师长的烦恼。
小组讨论家长与教师的烦恼。规则: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家长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个小烦恼及自己的期望;教师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一个小烦恼及自己的期望;其他成员提出解决烦恼的建议。通过互相倾诉烦恼,让家长与教师理解对方的不易,并获得小组成员的反馈,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的烦恼。
在教育学生这件事情上,家长和老师都有烦恼,那学生自己是否也有烦恼呢?
角色扮演1:一组成员扮演“学生”,胸前挂着58分的牌子出场,做出讨好的姿态,蹲下,向上伸出一只手,另一只手捂住胸口。二组成员扮演“老师”,做指责的姿态,一只手指着学生,另一只手放在腰部。然后两个小组互换角色。三组成员扮演“孩子”,做讨好的姿态,四组成员扮演“家长”,做指责的姿态。两个小组成员互换角色。
小组讨论:(1)当老师指责学生的时候,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当孩子回到家,面临家长指责的时候,感受是什么?(2)在角色扮演中,你作为孩子或学生蹲在地上做讨好姿态时,你的感受是什么?(3)在角色扮演中,你看见蹲在地上的孩子或学生,你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指导语: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家长之间会相互指责,互相推诿责任,夹在中间的孩子会对老师和家长感到很内疚,失去安全感。
3.看见“烦心”之外的学生。
角色扮演2:一名成员挂着58分的牌子,站在一边。教师指导语:学生考了58分,通常老师和家长总是盯着他的分数,对他的成绩不满意,进行指责、批评。当我们盯着分数的时候,却忘记了学生这个人在成绩之外的诸多优点。
小组讨论:家长在家里多注意孩子的优点,如做家务认真、照顾弟妹用心等。教师在学校看见学生有哪些优点?如善良、有特长、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做值日负责等。随后,将小组成员看见的优点写在纸上,并将纸条贴在扮演学生的成员身上。
三、表达练习“我看见”
通常我们善于表达对学生的批评与不满,却不擅长表达赞美。即使看到他们优秀的一面,我们也会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好的。但学生需要鼓励、信任和爱,他们的努力需要被看见,他们渴望被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接纳、肯定,从而获得自尊与自信。两人一组练习,一人扮演孩子(或学生),一人扮演家长(或教师),然后造句:我看见你在家里(或学校)……方面的努力与坚持,我很欣赏你……。
四、家校联系“记好事”
团体辅导结束之后,布置作业:家长观察并记录孩子在家里表现良好的行为;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学校里表现良好的行为;家长与教师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写在家校联系本上。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与教师保持对学生情况的及时反馈和沟通,教师知道学生放学后的努力与进步,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勤奋与刻苦,家长和教师都能获得成就感,学生则感受到处处皆是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