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概述

时间:2024-08-31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6-0026-04

【作者简介】马晓燕,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上海,200233)教师,高级教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吴增强工作室成员。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纵观不同学者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表述与定义,可以发现他们在几个方面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支柱,以“班级”为单位,以“活动”为课程辅导形式,以“发展性”为课程目标。吴增强教授将其概念界定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形式,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体验式课程”。此概念无论从学术研究角度,还是中小学一线教师实际操作角度,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二)特点

体验与感悟:课程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亲历经验或感受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促发其成长与变化。

参与与互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包括参与游戏、活动,也包括参与讨论、分享,同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各种观点交错互动,扣动学生的心扉。

开放与感染:课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主张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游戏活动,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真实想法,给予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思维空间,容许各种不同见解的百家争鸣,让身处其中的学生受到熏陶和触动。

互助與自助:课程鼓励学生坦诚地交流自己面对生活的应对策略、战胜各种困难局面的能力,激励周边同学鼓起勇气去迎接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助人者又是受助者,既能获得共感、降低焦虑,又能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获得对自信、自尊的体验,提高自助的能力。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

根据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概念,其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主要内容为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

1.学习辅导。

中小学生的学习辅导有两条主要线索,分别是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包括智力各要素的发展和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感觉统合能力和言语能力的训练;对于中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是记忆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非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情绪、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辅导。

2.人格辅导。

人格辅导以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为重点。自我意识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来进行辅导。而个人的成长需要在个人感到真诚、温暖、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个人彼此接纳和自我探索,可以从人际交往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展开。

3.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侧重于生活适应辅导、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辅导对学生获得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具有实在的影响。

4.生涯辅导。

升学与择业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必由之路,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大事件。生涯辅导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实施方法

1.关注自我探索的过程。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取向是通过自我探索促进自我成长,是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

2.强调活动历程的经验。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环节是学生的活动,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验角色情感,也有利于学生选择行为模仿标准,精心设计活动形式是课程成功的关键。

3.建立互助自助的机制。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互助过程。学生作为团体的一员,既是助人者又是受助者,他助—互助—自助浑然融为一体。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

1.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常用来讲解和传授心理知识和原理,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增长,在高年级中的运用比例还会有所增长。如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情景、活动为讲述载体,借助其他信息技术手段生动有趣味地讲述。

2.以情景感悟为主的教学方法。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情景是对实际生活的模拟和再现,以情景感悟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心理健康教师根据主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图画展示情境、语言描述情景、表演再现情景等方式与途径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看到自身内在问题,进而去评估、厘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丰富有趣的活动深受各个学段学生的欢迎,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争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内容、掌握方法、形成观念。课上的游戏活动是为了互动、分享、感悟、成长,分享环节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最具有“心理味”的环节,也是决定心理辅导活动课成效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教学环节

1.引人入胜的导入活动。

导入活动让氛围和谐起来,让关系温暖起来,心理健康教师根据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创设安全、接纳、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导入环节是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凤头”,紧凑又引人入胜,导入活动方式有直奔主题式、烘托气氛式、微型游戏式、故事引入法等。导入活动的作用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期待,时间一般控制在整堂课时间的10%左右,以免喧宾夺主。

2.逻辑关联的主体活动。

主体活动是整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干部分,是开展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部分。在主体活动中注意体现三“性”四“意”:三“性”指的是梯次性、逻辑性、发展性,也就是在主体活动的内容体现内在序列,活动设计体现内在关联,学生感悟体现内在成长;四“意”指的是在主体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思考,陪伴学生成长,过程中还是要掌握一些技巧,包括:有效发问示意、追问澄清释意、及时回应在意、明朗面质见意。

3.画龙点睛的结束活动。

结束活动应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心理健康教师把握机会,使用回顾、激励、展望来“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结束活动不宜用时过多,一般控制在整堂课时间的10%左右,点到即止,余音绕梁。此外还要考虑活动的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拓展的活动,或者做一些家校互动的活动。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范围和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以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组织管理为主要内容;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则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表现为主要内容。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要以人为中心,既要关注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应秉持客观性、过程性、发展性、指导性的原则,在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中实施评价,要通过收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信息,对照教学目标,检查效果,还要看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看学生情感体验、心灵沟通、观点认同、情绪调节和心态把握的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二)评价内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事先确认,是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具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节成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目标应该具体、清晰、有层次性,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状况。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在选择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适应性、针对性、即时性和有效性。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最核心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教学生成等问题。

5.教学效果。

教学总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有一定的成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重点要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呈现情况,看学生表现出来的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6.教师素质。

心理輔导活动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共情、真诚、关注是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教师自身的素养、专业化水平、教学能力如何,在一节课中都会体现出来。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评价实施

1.教师自评。

教师自评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觉察、分析教学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的、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知过程,包括对自身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也包括教师主动探究教学问题,进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

2.学生评价。

学生评教应当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反映起到一种督促作用,从而激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通过评教的信息反馈,加强了教与学的相互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地充实、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同行互评。

同行对于所授课的优点、问题、建议,及自己的交流,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能提高评课者的看课、评课水平和语言组织能力等。

4.专家点评。

专家型教师的特点是:专家教师对于知识的运用比新手更有水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能找到更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专家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诊断自己上课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建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63.

[2]蒋薇美.怎样上好心理课[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41.

[3]申继亮.教师研究十年回顾[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z1):24-31.

[4]王岚.论“学生评教”之我见[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5):66-6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