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何勇 程凡 高超
中圖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3-256-02
摘 要 基础运动能力是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少年时期掌握并提高基础运动能力对于个人未来积极地参与身体活动起到关键性的基础作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方法,探究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构成因素同时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指标体系。通过研究最终确立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一级指标3个,分别是移动动作技能、物体操作技能、平衡动作技能,二级指标12个,分别为走、跑、跳、爬、抛、投、接、踢、直立、预备、制动、着地姿势,有效的基础运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促进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 基础运动能力 评价 标准体系
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我们每个体育从业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基础运动能力作为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在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在完成游戏、比赛、体操、舞蹈等其他活动中,技术动作的完成同样需要基础运动能力的综合协调完成。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立足“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基础运动能力评价标准与学校体育教学路径深入融合。构建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指标体系,对于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构建宜宾市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关于基础运动能力、小学生体育等相关研究资料,明确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水平和现状,从宏观上把握关于基础运动能力的研究动态。同时查阅相关专著和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筛选、提取适用于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初级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原理,对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归纳及整理,得出研究结论。
3.德尔菲法。采用社会学领域广泛使用的方法:德尔菲法,选取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者、宜宾市教体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首先根据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评议(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非常不合理),发放问卷、对问卷信效度进行检验,采用专家判断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分析,通过对相关专家、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咨询影响宜宾市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因素,得出初稿。其次,运用Cronbachs α指标评估量表的内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604,且每个题项相关系数均大于0.4,删去其中任一个题项α系数均无显著提高,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其次,进行第二轮专家调查,参照李克特五级重要性程度(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由专家对评价指标结构与内容进行再次评定,经过1~3轮调查,最终确立宜宾市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二、研究目的
基础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又称“一般运动能力”或“基本运动能力”。它反映了人体在进行身体运动时的一般性质与特征,主要包括走、跑、跳、爬、支撑、平衡等简单的运动,这些简单的动作是身体素质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反映,它可以表现在速度、肌肉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基础运动能力的良好发展是小学生进行运动项目技能学习的基础。因此对小学生基础动作能力进行研究,构建指标体系,更好地为小学生发展基础动作能力提供参考,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各项运动的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构建宜宾市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指标体系,提高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预知并预防小学生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从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出发,通过阅读参考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书籍等,重点分析国内外关于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总结并确定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指标。
三、宜宾市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宜宾市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指标体系选取流程
构建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指标体系。制定访谈提纲,设置问卷,听取各相关领域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向俱乐部经理、各单项协会相关负责人发放问卷,获取更全面的专业性建议,运用德尔菲法,对小学体育、教育相关研究者和从业者等进行1~3轮的专家问卷调查,调查内容针对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初始影响因素。在调查过程中,采用李克特量表计量方法,用1~5分别代表“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不确定”、“重要”和“非常重要”,假设有n位专家参与问卷调查,设Xij是第n位专家对第j个指标所进行的打分,对每一轮专家的打分情况进行回收分别对回收的数据进行Mj(重要程度)、Sj(离散程度)和Vj(相对离散程度)计算。
(二)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的筛选
1.一级指标的筛选与确立
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表1),认为重要程度Mj<3.0 的指标重要性较差。反之,则认为指标重要性较好。针对重要性较差的指标重新进行分析、讨论与研究,将求得相关指标的变异系数作为专家们对于意见协调程度较低的参考,最终根据专家的建议及研究目的,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和添加。
2.二级指标的筛选与确立
(1)二级指标第一轮筛选与确立
如上表2所示,其中11项二级指标重要程度Mj均大于3.0,故“B1 走”、“B2 跑”、“B3 跳”、“B4 抛”、“B5 投”、“B6 接”、“B8 踢”、“B9 直立”、“B10 预备”、“B11 制动”、“B12 着地姿势”这11项二级指标予以保留确认。只有指标“B7 扔”的Mj<3.0,從相对离散程度也可以看出,专家的意见较为一致,说明专家一致认为“B7 扔”这项二级指标重要程度较低。
其中“B7 扔”重要程度小于3.0通过对专家访谈可知,在咨询过程中,专家认为“扔”这一动作与“抛”、“投”两者概念接近二者包含了“扔”,指代内容一致,故将“B7 扔”这一指标删除。有专家建议,在二级指标中应该加入“爬”这一基本基本动作能力,鉴于此,经过研究探讨,对于专家给出的意见予以采纳,将“B7 扔”这一指标删除。加入“爬”这一指标,其余指标进行第二轮二级指标筛选。
(2)二级指标第二轮筛选与确立
通过第二轮德尔菲法对专家指标体系的筛选,结果如表3所示,12项二级指标的Mj均大于3.0,专家一致认为这12项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较高,故最终确立二级指标。
3.构建宜宾市小学生基础动作能力指标体系
完善和修改已经整理出的初级指标,进行1~2轮反复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不断对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初始指标进行修正与删除,最终确定宜宾市小学生基础动作能力的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通过表4的分析,针对小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现状调查和测试数据,根据德尔菲法及专家打分,采纳建议,最终确立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指标体系指标。一级指标3个,分别是移动动作技能、物体操作技能、平衡动作技能;二级指标12个,分别为走、跑、跳、爬、抛、投、接、踢、直立、预备、制动、着地姿势。有效的基础运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促进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全面把握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并依据小学生的群体特征,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分解分析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提取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初始指标,从而根据其影响的重要程度对其排序整理,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最终构建小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指标体系。
★课题来源: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项目编号:川教函[2020]597号。
参考文献:
[1]罗玲.上海市田径运动员基础运动能力特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2]马晓,徐百超,周文龙.基于基础运动能力发展的“幼儿循环运动”理念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239-240.
[3]杨岚.少年足球运动员基础运动能力的特征及提升效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4]刘励.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2009.
[5]廖文科.加强青少年体育必须尽快解决的四个突出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7):15-18.
[6]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7]赵芳,黎晓萍,黄礼娟,等.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01):35-39+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