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时间:2024-08-31

尔雨田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首先,理顺体育素养的内涵的概念;其次,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内涵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素养

一、体育素养的内涵

(一)“素养”的涵义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简而言之,素养就是指人们平时修养养成的知识、能力、品德等。

从教育、教学的视角综合分析,素主要指要具备素质;养主要指培养。素养主要是指“平时采取合理手段或方法培养人的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素质”,“平时”指的是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表现在个体身上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品质,而这种品质或修养表现为可积累性和可塑造性;其次,“平时的修养”也说明了修养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而养成的。所以,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素养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较稳定的、潜在的、渐进发展的、具有可塑性的并且对人类的身体活动起积极作用的能力或特质。

(二)体育素养的涵义

通过对“素养”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体育素养是指人们在自身先天生理遗传素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体育环境、体育教育与体育活动长期施加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精神因素以及体育道德、体育能力等一系列内在品质的总和。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三)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涵义

对于大学生来讲,体育素养更多的是指大学生在自身先天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长期影响下,所获得体育能力、体育个性、体育道德品质等一系列要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精神、体育品德、体育行为与体育个性。

二、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因素很多,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个性、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行为八个方面的因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保证每一个要素的质量,才能保证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整体质量。

(一)体育知识

體育知识范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体育锻炼知识、体育保健与生理知识、体育人文与历史知识、体育各个单项运动技术知识等。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素养的提高是我国高校提出的“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活动得以全面实施和最终实现的有力保证。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领悟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学生应该具有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所需的体育单项技战术知识;指导自身健身的生理与保健知识;

(二)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是人们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通过身体的运动而表现出来的动作方式系统。体育教学过程首先是运动技能的教与学,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最终达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体育能力

能力是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而逐渐形成、发展的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动力量。所谓体育能力指的是能运用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方法及手段,独立从事各种体育实践活动的本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体育行为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活动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体育行为是大学生进行体育生活和体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体育素养形成的直接方式。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精神等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在体育行为中得以体现。体育行为在大学生体育素养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代表性。

(五)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就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或自觉的对体育的特征及其重要性认识的反映,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的总和。而这种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人体育意识的强与弱,它在不同场台表现不同的体育意识形式。它主要包括体育参与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奉献与效率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四方面的内容。体育意识的强与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六)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大学生角度来说所谓的体育道德就是指大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将体育伦理中所蕴含的“行为应当”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然后通过自己不断的行为追求,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来实现对自我超越的一种品质。它是评价大学生体育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尺度,是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直接体现。

(七)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体育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为人类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观念。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智慧与进取意识上,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还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从高校体育实践的角度来看,体育精神主要包括体育对大学生主观世界的改造以及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品质,那就是乐观精神和自信心,敢于竞争,敢于胜利、敢于拼搏、敢于创新、要求改革自我、超越自我、团结协作精神。

(八)体育个性

人的个性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体育个性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米的、具有稳定性和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学生所以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身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大学生的体育个性要包括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等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作为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对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现代体育教学要求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是在教与学的同一过程中相互促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使其良好的个性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成了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