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三站式”七年级学生跳长绳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4-08-31

张恺

一、跳长绳概念界定

本文所指的“跳长绳”是指绕“8”字的跳入跳出,全班学生都参与的跳长绳活动。跳长绳时,有两个学生摇绳。其余学生统一站在某个摇绳人身后,随着绳子顺时针方向上下摇动,每个学生依次跳入跳出,然后站在另一边摇绳人的身后,循环反复。如果班级间有比赛,通常3分钟一组,以通过人数多的班级为优胜。

二、跳长绳技术分析

(一)摇绳技术

一般来讲摇绳学生两人相距3米面向而立,都是右手摇绳,肩关节自然下垂,肘关节大致保持90°,肩带动肘,肘带动腕,不停顺时针上下摇动绳子。

(二)绳子高度

如图1所示,绳子离地最高处是E点,E点垂直于地面是O点,线段OE的高度要根据起跳后头顶高度最高的学生往上留空20-30厘米为宜。过短,容易打到头部,过长,摇绳1圈更费时费力。

(三)起跳技术

在绳子到达脚底前单脚起跳,在空中如图1中间所示采取低头抱手的姿势,膝关节自然收缩约90°,空中动作随着日后反复练习,熟练程度越来越高后,屈伸程度会相应降低,空中姿态会显得更自然。当绳子击打地面后往上时,起跳脚落地,落点区域如图1所示,理论上是落在圆心0点上最合适,经过实践观察,落在以0点为圆心,25厘米为半径的圆内,问题都不大。

(四)跑入、跑出角度

如图1所示,跑入角度ZBOD和跑出角度∠COA大约在0°到30°之间为宜,同理,当从另一侧跑回时,∠COA变成跑入角度,∠BOD变成跑出角度,也在0°到30°之间最合适。如果某个学生跑入跑出角度过大,会增加触绳的几率,也会影响整个队伍的行进节奏。

(五)“连”的技术

“连”不是单个的技术动作,是指摇绳学生每摇一次,就有一个学生跑入、起跳、跑出,后面的学生鱼贯而入,称之为“连”。也就是说“连”是指一个学生接一个学生“跑入、起跳、跑出”形成的不间断的状态。

三、“三站式”分层策略的缘由及思路

一个分化现象:笔者经过课堂观察发现,七年级学生在跳长绳时,存在分化现象:一种是原先就会跳的学生非常喜欢跳,一听到今天要跳长绳,就欢呼雀跃,积极性特别高,而且跳得又特别好,根本不需要教师再组织技术上的教学。另一种是跳也会跳,但是在轮到的时候,总是要卡顿一会,等绳子都摇了好几次了,才敢跑进绳子跳一次。还有一种是不会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心里是很想融入集体的,但或许是因为怕被绳子拌到,或许是因为怕边上同学埋怨,变成了站在一边的观众。最后,往往是会跳的学生因为成功感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而不怎么会跳或者不会跳的学生因为挫败感多,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消極,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策略,势必会让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一个教学疑问:在这样的分化状态下,一开始就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这合适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一开始就对所有学生要求一致,难免出现会跳的学生“吃不饱”,不会跳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先解决分化问题,再来推进集体的融合。

一个策略构想: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三种不同表现,加上对跳长绳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分为三种水平,分别是:想跳不会跳、会跳不会“连”、会跳又会“连”。要想一个班级集体跳长绳跳得更好,首先要让不会跳的学生学会跳,会跳了以后要学会“连”,最后达到会跳又会“连”的状态。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三种不同水平之间存在很密切的联系,就好比是“起点站”、“停靠站”和“终点站”。学会跳是“起点站”,学会“连”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可以说是“停靠站”,最终会跳又会“连”是“终点站”。跳长绳受场地器材限制的影响很小,只要有一根长绳一块空地就能开展练习。所以,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划分出“起点站”、“停靠站”和“终点站”三块练习区域。不会跳的学生在“起点站”练习、不会“连”的学生在“停靠站”练习,会跳又会“连”的学生在“终点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切的指导。在“起点站”和“停靠站”的学生,通过几个课时有针对性的练习后,随着各个关键技术的掌握,水平提升后,就可以到下一个“站点”去,最终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会跳也会“连”的“终点站”,最后全班学生一起,通过校级比赛的激发,就能实现集体大融合的总体目标。“三站式”分层教学策略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四、“三站式”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起点站:解决想跳不会跳的问题

目标:克服畏惧,学习并掌握跳的技术。

手段:(1)在两个摇绳学生的中间画标志点,要求所有跳绳学生对牢这一标志点起跳和落地。标志点可以根据学生喜好进行设计,甚至可以选择生动活泼的卡通图案,以此激发学生踩踏的兴趣。(2)学生逐个练习,轮到的练习者先站在标志点上,摇绳学生开始摇绳,在绳子落地前瞬间,练习者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循环反复若干次后换人。(3)双脚起跳、双脚落地改为单脚起跳、单脚落地,同时开始注意空中身体姿势,口诀为“低头、抱手、单脚跳”。

要避免的易犯错误:(1)由于不能很好的克服对摇动的绳子的恐惧心理,起跳过早或过慢,失误很多。(2)心态上急于求成,不重视技术细节,片面的认为这些简化的动作很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在练习时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去做“低头、抱手、单脚跳”等动作,身体太过展开,增加了触绳的几率。

效果分析:(1)标志点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在绳子的最中间起跳的意识,而在这里起跳,学生碰到绳子的几率将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失误率。(2)跳长绳时要想“连”得好一般都是单脚起跳、单脚落地,手段中先安排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一过渡性练习,是为了让学生从简单的练习着手,克服畏惧,先找找成就感,以利于学习后面的增加难度的关键动作“低头、抱手、单脚跳”。(3)通过口诀教学,简单明了,学生能够很快记住跳长绳时身体需要做到的要点,而这些要点使得人在绳子当中缩成一团,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学生触绳的可能性,也可以降低失误率。随着练习越来越多,成功率越来越高,学生的身体姿态也会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然。(4)省略了跑入跑出的环节,大大降低了练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建立自信。

(二)停靠站:解决会跳不会“连”的问题

1.找找“连”的感觉

目标:找到“连”的感觉。

手段:摇绳学生各拎住绳子一端间隔3米左右站立,将绳子中端着地。跳绳学生跑到绳子着地处单脚跳跃、单脚落地后迅速向前跑开,循环反复。练习一段时间后,摇绳学生拎高绳子,让绳子中端离地保持一定的高度,继续进行练习。

要避免的易犯错误:学生在练习时跑到绳子着地端时,没有跳跃动作,变成了跨越动作。

效果分析:因为进行这一练习时,绳子是静止的,所以跳绳学生在练习时不用担心被绳子拌到,因此心理负担会减轻,同时这一手段对跳长绳时需要具备的节奏感培养很有帮助,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找到“连”的感觉。

2.把握跑入跑出时机

目标:熟练把握跳长绳时跑入跑出的时机。

手段:(1)要提醒学生心态上要放松,首先要克服对摇动的绳子的恐惧心理,脑子里不要过多的想“要是失误怎么办?”类似的话,只需要跟随节奏大胆跑进绳子。(2)要提醒学生注意力一定要集中,排队时前后两人之间的身体要保持没有任何间隔,在前面一个学生跑进绳子时,前面那名学生的身体自然会离开后一个学生,而后一个学生在前一个学生身体离开的一刹那就要启动跑进绳子。(3)教师面向跳跃学生,在摇绳学生身边,选择一个合适的的角度,要求跳绳学生在跑进单脚跳后,朝教师站立方向迅速奔跑。以此来控制学生跑进跑出时的角度。(4)听声音选择跑进跑出时机,在绳外的学生听到地面接触绳子“啪”的一声的时候迅速跑进,而在绳内的学生则同时迅速跑出。

要避免的易犯错误:(1)学生过分夸大被绳子绊住的后果,有些以为很疼,有些害怕同伴埋怨。(2)身体不紧靠同伴,有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在队伍中聊天或者嬉闹,从而错过了最佳跑进绳子的时机,打乱了整个队伍的节奏。(3)由于害怕,已经跳进绳子后因为想迅速离开而向绳子侧面躲闪,而不是朝着30°以内角度,向前跑出跳绳,反而容易被迅速摇动回来的绳子绊住。(4)学生在跑进绳子的最佳时机犹豫,从而打乱整体的节奏,还有学生在跑进绳子跳跃成功后心理过于放松,从而延长了跑出绳子的时间,阻挡了后面进入绳子的学生行进,从而造成整体失误。

效果分析:(1)心态的放松,有助于学生动作不变形。(2)身体紧靠在一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至于过度的思考入绳时机,只需牢记“队友身体离开”这一信号就启动脚步,容易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降低心理负担,而且能够迅速的把握时机。(3)教师在适合的位置指引学生跑进跑出的方向,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因对摇动绳子的恐惧而产生的跳了以后向一边躲闪的动作。(4)除了同伴的身体离开这一信号,选择绳子和地面接触时的声音作为跑进跑出绳子的信号,也有利于学生进绳和出绳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可以说将跑进跑出绳子的时机通过声音而形象化了。

(三)终点站:解决怎样集体跳得更好的问题

1.不定时不间断练习,越跳越稳定

目标:持续提高稳定度。

手段:练习时,集体不断累积喊出跳過人数的数字,看能出现多少个不间断,笔者所教的班级中,特别优秀的可以喊到数字500以上。一旦出现间断,数字又从1开始,以这一挑战,来提高跳长绳时的稳定度。

要避免的易犯错误:当数字不断飙升时,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害怕从自己身上开始出现失误,连累了整个集体。

效果分析:这一练习很能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数字越大喊声往往也越大,数值越高,说明稳定度也越高。

2.定时节奏变化练习,越跳越快速

目标:持续加快速度。

手段:练习时间可以设定为1分钟、2分钟、3分钟等,跟随节拍器的声音进行练习,响一声跳一人。节拍器设置一开始可以选择较慢节奏,比如从60开始,也就是一分钟响60下,然后70、80、90……逐步往上加。

要避免的易犯错误:违背循序渐进原则,节拍器设置数值提升幅度一下子过大,造成节奏上的不适应。

效果分析:节拍器的辅助作用非常好,可以很好地控制练习的节奏,也方便设置练习的目标,以三分钟练习为例,节拍器设置成100,那么目标就是300个,节拍器设置成110,那么目标就是330个。笔者曾组织训练过校级长绳队,参加区级比赛前,在强化训练阶段,节拍器一般都要设置在150以上,最后获得了冠军。

3.跳长绳比赛法,越跳越融合

目标:到这一阶段,“起点站”和“停靠站”的学生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已经完全掌握了跳长绳的方法,本来分层练习的三个组,到了这一阶段就可以开始合练了,一般笔者所在学校组织跳长绳比赛,都是鼓励整个班级所有学生参加,这个时候全班学生就是一个队,大家目标一致,同心协力,通过实战型训练,达到集体的融合,最终在正式比赛中,表现出很好的竞技水平。

手段:(1)设置合理目标,每次都和自己比,比上次进步了,就是胜利。(2)根据学生对跳长绳技术掌握水平的不同,对学生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能“连”得很好的站最前面。(3)要求所有学生要相互鼓励,哪怕有同学失误,也不要相互埋怨。(4)在技术不是很好的学生跳绳的时候,摇绳的学生可以有意识根据这些学生的节奏减慢速度,可以避免这些学生被绳子拌到。(5)采用比赛的器材、场地进行模拟比赛练习。(5)正式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

要避免的易犯错误:(1)目标设计不合理,偏高偏低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学生因为求胜心切,从而对失误的队友心生抱怨。(3)摇绳的学生在转换摇绳节奏时不够熟悉和连贯。(4)在模拟比赛中,没有放稳心态,没有明白“练兵”的意图,以为模拟比赛不顺利,就是正式比赛不顺利。

效果分析:(1)通过合理安排学生的站位,可以有利于摇绳学生调整摇绳节奏,在前面跳得比较好的,可以摇得快一点,在后面,技术不是特别稳定的,可以适当减慢摇绳速度,从而减少失误,节约时间。(2)采用鼓励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包袱,容易产生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的集体氛围。(3)每次进步一点点,这样的目标容易达成,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尝试提高的愿望,从而促进成绩的增长。(4)通过正式比赛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提高兴奋性,在心理上能够较好的适应比赛的强度。

五、“三站式”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总结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校集体跳长绳比赛鼓励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所以说参与的面非常广。在七年级跳长绳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堂观察,结合跳长绳的技术分析,归纳出学生存在:想跳不会跳、会跳不会“连”、会跳也会“连”三种水平,针对这三种水平采用了“起点站”、“停靠站”、“终点站”三种分层,设置了各个层级的合理目标,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注重集体的融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进步和成就感,长期坚持下来,不仅提高了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是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以及相互配合的能力,更是增进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一个班级的自信。因此研究集体跳长绳的分层策略是很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