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点

时间:2024-08-31

李伟楠

一、研究背景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一种高校进行体育教育的新形式,摒弃了在我国早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人手点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眭。

体育俱乐部与学生自主建立的体育领域的社团类似,有一些就是直接建立在体育社团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或学生自主要求,建立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由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学生可以按个人需要和兴趣,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俱乐部,学习相应技术。学生在加入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体育俱乐部后,具有强烈的学习的主动性,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和训练当中,加之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技术和积极性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研究结果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很成熟的体系和管理办法,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开展方式。

第一种是建设成本比较低的,比较传统的方法,即直接借助原有的学生社团来进行改造,分派指导教师,使其从仅仅具有娱乐功能的社团变成具有教学,培养,训练等功能的体育俱乐部。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社团已经具有非常好的学生基础,比较容易组织,但是依靠学生自身来管理,运行会导致俱乐部的结构过于松散,制度缺乏强制性。

第二种模式是以学生社团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和形式,以学校的制度作为运行准则,以学校的教师来管理,这是一种将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进行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社团已经具有的学生基础直接转移到体育俱乐部之下。用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时间来抵消一部分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时间。

第三种模式是直接建立实际意义上的体育俱乐部,直接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配合体育教学,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训练的项目,以完善的模式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这种模式在国外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已经非常完善。该模式需要专项技术过硬的教师,和高水平的管理者,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具备的特点

1.根据学生的自身的需求进行自由选择

体育俱乐部本身尊重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权利,这是与原有的体育班级授课的方式最大的区别,也更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学生选择某一个项目的体育俱乐部,通常会出于两种原因,其一,是学生本身对该项目非常热爱,本身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参与到俱乐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技能水平。另一个目的是对该项目接触较少,想通过加入体育俱乐部来学习专业技术。

2.组织严密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一个由学校组织开展的集教学,训练于一体的体育训练模式。需要有严密正规的组织和制度,有专业的教师,以保障教学和训练的正常进行,这是体育俱乐部同学生社团最大的差别,同时,还应该有正式的时间表和训练计划,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对待。

3.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主体,也是主要参与者,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应以学生为主,这与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是不同的,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应该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这样才能更大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在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1.场地设施不足

运动场地不足或设施条件差是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最大问题。在大中型城市,昂贵的建设费用和紧张的用地使学校难以建成完备的体育设施,现有的设施也有部分因没有及时维护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在计划时间内训练效果受到影响,降低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2.教师资源短缺

体育俱乐部中学生的爱好广泛,但是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数量和专业的普及程度却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很多项目如乒乓球,轮滑,网球等,大都采取其他项目老师兼职的方法,难以为学生提供真正专业的指导。

3.受到的重视不够

体育俱乐部在普通高校难以受到重视,学校的领导层忽视体育运动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俱乐部还停留在学生自创自办的阶段,没有得到支持,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有限,所起到的作用不能与专业老师相比,影响了活动的质量。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辅助,为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意愿也非常明确。当前,我国对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认识程度还明显不足,组织方法還比较落后,还需要不断提高。

高校体育俱乐部应以提高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该立足提升学生的健康状况,在运动时采取适当的负荷和手段,使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除此之外,高校俱乐部还应该拓展范围,将学校中有意愿参与的教职工也纳入组织范围,扩大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