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棒球运动员应具备的身体素质研究

时间:2024-08-31

田旭

中图分类号:G8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棒球运动是智慧与竞技的运动,是时间与距离的运动,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刺激性。棒球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通过对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旨在为更好地认识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以及更好地开展和认识棒球运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论文通过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和比赛过程的分析,结合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棒球运动员进行技术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研究。最终结果显示:强健的身体素质、持久的耐力、清晰的头脑、机敏的判断、平和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棒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 棒球 运动员 素质

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Cricket 也称圆场球Rounder)。1839年,美国人窦布戴伊(Doubleday) 组织了第一场与现代棒球运动十分相仿的比赛,诞生了现代棒球。棒球在美国、日本非常盛行,被称为“国球”。但是我国棒球竞技水平长期以来较低,一直属于我国的弱势运动项目,或许对棒球运动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准确和细致,因此有必要对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概括。

对于一支棒球队来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左右甚至决定了一场比赛的胜负。因此,对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其中。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棒球投球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能引起国内学者们对于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领域研究的关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归纳。

2.逻辑分析法

针对对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棒球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棒球运动是以击球跑垒、跑垒得分的进攻行为与投球、接传球的防守行为相对抗为特点的运动项目。它是一项结合了攻击和守备两项要素所构成的团队运动项目,它综合了传、接、打、跑四种基本技巧所组成,由这四种基本技巧演变成极其复杂且充满高度技术性的团队运动。棒球运动员基本技术不仅需要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它还要求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高度协调、肌肉工作精确、本体感受灵敏。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始终如一,没有充足的力量和持久的耐力是做不到的。

(二)棒球比赛对运动员智力与心理方面的要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棒球运动员,为了更好的完成比赛以下三项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1.清晰的头脑,机敏的判断

棒球比赛比较复杂,需要运动员集中精力,而且要反应快。

2.平和的心态,坚强的意志

棒球比赛中观众、竞赛对手、赛场上的气氛对会使运动员产生应激状态。随着比赛场次和运动员阅历的增多,这种应激状态会调适到可控的范围内。另一个会对运动员产生强烈影响的应激状态是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态。一届重大比赛中往往有黑马出现,这匹黑马在未出名前没人研究,所以赛场上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比赛前去认真研究对手,在场上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夺,就这样一场一场地把比赛打完。自己在平时练习中的技战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因为抱着每赢一场都是进步的心态,目标明确,心劲足、没负担,结果是一鸣惊人。而“冠军”是不可以输掉的,运动员若把这种心态带到比赛中去,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压力与赛场氛围叠加在一起,运动员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当心理紧张的时间过长,就会耗尽机体的应对资源,致使有机体的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协作失调,肌肉工作准确性下降,已经习惯的稳固的动作变形,致使投球失误。保持冷静而平和的心态,不被一时的得失所左右,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三)团队合作,大局为重

棒球運动训练队其独特的自身规律和特征,就竞赛规则而言,这种竞赛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智慧和技战术水平。运动员要学会有意识的相互激励,要善于观察、乐于交流,会用乐观、向上、拼搏等积极的情绪中去。可见,棒球运动竞赛的每一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棒球比赛是技战术的比拼,更是智慧、心理的较量,不光是与对手的较量,更大程度上是与自己怕失败的心理较量。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棒球是以一定的运动素质为基础的,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有氧耐力、柔韧、灵敏以外,无氧耐力、拉伸能力、平衡能力也都是一名优秀棒球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建议

根据以上对棒球运动员基本素质研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棒球项目运动的规律性,在棒球运动项目中应该充分重视基本素质训练,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充分重视不同运动员的训练,要注意心理训练以最大程度的达到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高卫哲.金萍.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29-33.

[3] 程正欣.张怡雯.棒球投手投球之生物力学探讨[J].中华.2008.22(2):1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