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时间:2024-08-31

陆美香

摘 要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一条标准的定向路线包括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和一系列点标组成。

关键词 定向运动 高校 开展

一、中国定向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1983年,中国的定向运动正式列为国家的一项体育活动。组织训练和比赛以来,定向运动在中国发展很快,尤其是1995年7月在吉林省成功地举行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运动会”,标志着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后,类似比赛几乎每年都进行。中国的定向运动就目前状况来说,无论比赛规模、参加人数、比赛组织、定向运动地图的编制、定向运动教育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这是一个好的势头,为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定向运动尽管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的基础较薄弱,与北欧等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全民的参与和精英运动员的培养两个方面。因此,要使中国的定向运动可持续地发展,尽快位,只有培养了合格的定向运动人才,才能更好的为定向运动的开展与普及提供指导员。

二、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

高校一般坐落在城市的郊区或者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距离公园等公共设施较近;另一方面高校校园面积较大,建筑设施较为齐全,而且地理位置较为独特的学校还会有一定的地形变化;在定向运动中必备的地图来源渠道也较为广泛,所以高校十分有条件使学生接触到这一新兴的、功能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二)师资力量

为进一步开展学校定向运动,由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体育专业技术组与中国学校定向运动研究会组织、中国学生定向协会教学与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主讲的“首届全国体育专业院系定向师资培训”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深圳举办。可见,我国对定向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十分重视。同时师资力量的增加也有助于该项运动的进一步推广。

三、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一)符合了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可选择面较为单一,主要是以体能训练为主,还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精神层面的深层次需求;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定向运动将体育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体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校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封闭式格局,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符合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创新

高校体育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定向运动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导引、心理挑战为重点、极限挑战为条件、完善人格为宗旨的一项运动。教育部2002年7月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就凸现了国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而定向运动就是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运动方式。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定向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由于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能锻炼参赛者机智、果敢、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并促进参赛者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良好运动项目。定向运动是一种途径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运动项目,学生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挑战自我,增强各种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际间的沟通与协调。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在训练比赛中帮助弱者,与同伴协调合作,都能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培养。

四、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要求

(一)学生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生活技能、天文地理知识、安全急救常识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作保障。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在依靠教师进行传授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的指导就非常有现实意义。教师要有充分的定向运动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教师应当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不断地与社会保持交流、沟通,合理利用资源进修,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面,达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定向运动是一项具有一定冒险性的项目,因此在制定了训练方案后一定要将发生险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排查危险因素,为学生尽量创设一个刺激而不危险的环境。使学生在乐趣中得到锻炼、在磨练中得到成长。

(三)定向运动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让学生在挫折中感受快乐,在失败中体验成功。因此,我们不应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应注重学生在运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四)良好的管理组织机构是开展定向运动的保障。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进行训练、比赛的策划,资金的安排、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综上所述,定向运动的综合性,对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无比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打破了体育课长期以来封闭格局的教育形式,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而且对培养吃苦耐苦、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竞争意识、团队精神都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全体”和“全程”的涵义,使人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与提升。各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本校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永奇.关于武汉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现状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22-23.

[2] 朱军凯.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职业能力的现状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5):7-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