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小学体育课的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

时间:2024-08-31

陈国艳

摘 要 小学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自制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尤其在体育课的活动中容易受到伤害。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其总结归类,探讨导致这些风险的本质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小学体育课风险管理的相应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活动 风险管理

一、小学生体育课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发生的意外伤害,表面看起来是由意外因素导致的偶然事件,但究其根源会发现,在偶然因素的背后是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意外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西方系统学专家海因里希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指出突发的意外事故实际上是由连续多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相继发生的必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将该理论同本人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对小学体育课意外伤害的成因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行为风险因素

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特点是活动范围广,缺乏事前规划,虽然老师安排了相关活动,但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依靠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断,对突发事件缺乏预见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和相应的应变能力,这在客观上就形成了必然风险。

(二)心理风险因素

首先,从学生角度分析,小学生性格好动活泼,学生之间容易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往往导致在活动中做出危险动作,或者存在冒险心理,认为以往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动作没发生危险,今后也不会,这些都导致了风险的逐渐累积;

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分析,有些教师长年带体育课,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麻痹大意,认为一些安全规章过于谨慎,凭自己多年的经验,一定不会出问题。这些想法必然会导致管理上的疏忽,使教师不能及时制止即将发生的风险。

(三)体育设施风险

这方面的风险体现在设施设计不合理、安装不牢固、体育活动器械分布、位置、距离和相互关系不合理;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设施的损坏而没有及时修理更换;运动器械是不适宜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非标准器械等。

(四)环境风险

环境中的风险因素表现在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活动场地两方面。自然气候条件包括酷热、严寒、暴风雨、雪等给体育活动场地造成的破环和对活动造成的不便;活动场地的风险因素包括学校占地面积小,坑洼不平,布局不合理等。

二、风险防范策略

对小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风险的防范工作,可以分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进行。

(一)风险回避

在小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如在暴风雨、雪天气造成活动场地泥泞或是给学生活动过程带来不便或危险性,一般要停止上户外活动,改为教室内上课;对于个别学生有特殊疾病或伤病的情况,依据情况应该禁止参与某些项目的活动。

(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有意识地将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去承担。学校可以为体育教育相关人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和财产损失保险等。

(三)风险控制

对风险的控制工作,应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角度同时进行。首先,对于学校的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

2.认真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安全教育工作;

3.重视预防突发事件的知识普及,加强防重于治的宣传工作;

4.学校加强医务监督和严密有效的组织管理;

5.学校定期检查和维修体育设施,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活动;

对于处在教学第一线教师,由于其直接面对管理和照顾小学生,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安全防范,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做好安全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规范的体育运动锻炼方法;

2.每课做到组织有序,设计合理,方法得当;

3.认真钻研教材,做好示范动作,加强基本技术教学;

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5.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6.每课做到例行检查,场地器材检查与学生自我检查;

三、总结

小学生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自身做起,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风险的小细节,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安全教学规范,以保障小学体育课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蔡天富,张景林.对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