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工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

时间:2024-08-31

桑治刚

摘 要 体育锻炼对技工院校的教育和学生素质有着重要影响,就挡墙技工元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而言,普遍存在学生锻炼的主动性较差,不愿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体育运动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本文主要从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究了技工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羊场策略。

关键词 技工院校 体育锻炼 意识 养成

从某种程度上看,技工院校属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教育。而体育锻炼事关技工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关注技工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在体育锻炼中存在,学生锻炼意识较差,在体育锻炼中缺乏积极性,体育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这显然不利于技工院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技工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责任,必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实施开放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接受、加工、转换和改进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认知结构。教师在体育锻炼中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体育训练考核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进步程度与努力程度,并采用“模糊量化法”,以优秀、良好、合格等级制度展现考核结果。例如在排球双手垫球练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目标个数。在教学组织方面,传统的体育锻炼过于强调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放性教学模式则主张为技工院校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做准备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跟随充满动感的音乐自由分散跑,不必整队慢跑。再如,在跳高运动中不要过分限制横杆的高低位置,应当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调整。此外,子啊体育锻炼过程中还可以从局部练习、辅助练习入手,这样可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学习兴趣。

二、 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首先要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体育锻炼要以人类身体的基本运动规律为基础,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指导,因此,技工院校体育锻炼应当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训练原理和技巧,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其次,要选用符合技工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锻炼教材。教材内容要明确体育锻炼对技工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并包含体育锻炼的方法、原则、各类体育比赛规则、运动损伤预防措施等。此外,体育教材还应当符合技工院校学生的性别特点和年龄特点,尤其应当充分关注高年级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并引导他们从矫健美、形体美、运动美等角度理解体育锻炼,进而增强自身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技工院校体育锻炼教材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同时,还要运用体育竞赛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体育竞赛特有的竞争性与趣味性对技工院校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技工院校教师要根据薛恒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比赛,并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并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三、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气氛。技工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开设体育选修课和健康教育课,设立体育文化节等。并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并运用黑板报、电视和校园广播宣传体育锻炼知识,也可以组织教职工体育比赛,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知识竞赛和知识讲座,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锻炼知识。其次,要配备完善的器材设备。技工院校应当加大体育训练资金投入,配备完善的体育锻炼器材,并提供充足的体育场地。针对某些条件有限的技工院校,要因地制宜,利用已有条件自制器材,为学生的体育训练提供基本的设施条件。此外,技工院校还要鼓励家长共同参与体育训练,组织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比如,设置纵跳模高器械和小羽毛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并在训练场地上绘制学生熟悉的体育游戏图案,充分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同时,还要先技工院校体育器材室借出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进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再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技工院校的体育锻炼效率有直接影响。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体育训练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及时向教师反映自己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接受针对性指导。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状态,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继文.论高校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2] 周卫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因素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