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孙士杰
摘 要 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强国梦”的提出在我国又一次刮起了体育风,中小学青少年纷纷加入体育锻炼的热潮。但由于青少年器官系统形态和机能有许多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的情况越来越多,故体育安全问题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本文在了解各项体育活动生理基础及锻炼目的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解剖生理特点,简单叙述青少年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 生理 体育锻炼 安全
一、基本概念
(一)青少年
青少年,指满 10周岁但是不满19周岁的人。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大部分是中学生和小学生。
(二)生长发育
生长通常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不断增加的过程。它表现为组织、器官系统乃至身体的大小、重量和容积的增加,是量变的过程。发育则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逐渐完善,是质变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心理、智力和运动技能的获得。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内涵,然而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两者是相互依存,无法给予明确区分,因此常称为生长发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处于“青春期”。
二、青少年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安全分析
(一)骨骼系统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正进入青春期,骨质柔软,骨化尚未完成,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易在过大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和变形。体育锻炼能加速骨组织内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生长。但锻炼时要避免损伤骨骼,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或过早骨化而影响长高。超负荷运动还可能引起骨骺分离等运动损伤,故负重练习要慎用。青少年的骨盆未定型,要控制单脚跳跃和负重跳跃练习。他们的关节囊和韧带弹性强,伸展性大;灵活性和柔韧性好,但牢固性与稳定性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对抗性练习时应注意保护。
(二)肌肉系统与体育锻炼安全
青春期的孩子各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肌肉的发展慢于骨骼的发展。体育锻炼能加速肌肉内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生长。青少年应多作肢体伸展练习(如跳绳、踢毽子、跑、球类);16到17岁后,增加专门性力量练习(如弹跳和支撑体重)的效果较好。故青少年时期不应急于练肌肉力量。青少年肌肉力量弱,易疲劳,应注意锻炼与休息的比例。
(三)心血管系统与体育锻炼安全
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完成最晚,青少年时期心脏发育尚不完善,青春期后的心脏发育进度增快,体育锻炼能使心脏获得更大发展。青少年时期不宜过早进行专项耐力训练和过长距离的竞赛活动,但可以进行一些匀速、低强度的耐力练习来发展心肺功能。运动量不宜过大,憋气和静力性练习不宜过多,以免心脏负担过重而影响其发展。
(四)呼吸系统与体育锻炼安全
青少年最大吸氧量、负氧债能力、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水平均比成人低,但他们的有关能力和对耐力练习的适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有氧能力(特别是最大吸氧量)的增长相关。故对青少年宜多采用发展有氧代谢为主的身体练习。统计表明,剧烈运动时,有训练的少年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高于一般少年,持续最大吸氧量的时间也长。锻炼时应注意指导青少年呼吸与动作相互配合,掌握深呼吸;要教会合理呼吸换气,以免长时憋气,这对发展肺机能具有重要意义。
(五)神经系统与体育锻炼安全
青少年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易疲劳也易恢复;协调能力差,动作易出错;可塑性强,灵活性好。帮助青少年掌握运动技能时,应特别注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精讲多练;多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注意进行正误对比,以帮助青少年实现分化;加强练习密度,多进行辅助性、诱导性练习。
(六)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水平与体育锻炼安全
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但代谢的神经体液调节尚不完善。青少年运动中需氧较多,但能量动用却受到限制;糖酵解能力较低,长时间最大强度的肌肉工作能力较差。长时间肌肉工作中易发生血糖水平下降,耐久力差;年龄越小,耐乳酸能力越差。体力负荷后的恢复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在短时间、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后,青少年工作能力的恢复、植物性功能的恢复、氧债的清偿均比成人快;但在长时间、单调重复运动后,其恢复过程则比成人慢。
三、结论与建议
(一)青春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生理和身体素质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发展完善,并且在一定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敏感期”。对于相同身体素质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者一定的差异。
(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小学阶段以培养运动兴趣和发展协调能力、一般运动能力为主;中学阶段以发展不同运动技术、不同运动素质和培养专长为主。通过多年的系统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三)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青春期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和手段,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才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中小学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在教学和训练中科学训练,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采取竭泽而渔的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科学的安全的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为我国体育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等.辞海[M].上海图书出版社:1999:1351.
[2]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718.
[3] 王步标,华明.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3-336.
[4] 邓树勋.运动生理基本知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1-1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