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齐岸
如果有关业绩造假、隐匿巨额债务的质疑被证实,曾经重仓信威集团的工银瑞信投研体系面临拷问。
12月23日,媒体爆出的一篇万字原创长文,让本就风声鹤唳的资本市场增添了几分诡异的色彩;该文章质疑市值400多亿元的信威集团(600485.SH)——上证50成份股——业绩造假并隐匿巨额债务。
当日下午开盘,信威集团的股价就从16.20元一路下跌直至跌停价14.60元,当日成交额为14.70亿元。
12月24日,信威集团收到上交所问询函;12月26日起,公司股票停牌。
同时停牌的还有信威集团发行的公司债券。11月14日、12月1日及12月12日,公司2016年度发行的三期公司债券紧锣密鼓地先后在上交所挂牌;都未做信用评级,期限都是三年,第一期票面利率为6.30%,后两期为6.80%;三期发行总额共计13.8亿元。
12月26日,信威集团发布公告称,“报道之描述与公司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如果有关业绩造假、隐匿巨额债务的质疑被证实,信威集团或将成为“银广夏”第二;至于那些重仓或曾经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公司,则将不可避免地被追问投资理由,因为它们本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避免为类似“银广夏”的公司——其造假水平并未高明到难以识破——站台是应有之义。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与理由,工银瑞信几只基金对信威集团的投资显得耐人寻味。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统计,工银瑞信先后至少有8只基金建仓信威集团;2014年四季度,至少有7只基金同时持仓,所持股份占信威集团流通股的25.65%;2016年二季度末,仍有一只基金——工银瑞信互联网加(001409.OF)——持仓信威集团,若所持股份截至12月23日保持不变,则已浮亏2187万元。
2014年:7只基金重仓信威
工银瑞信旗下基金第一次进入信威集团年报十大流通股东榜单是2014年,而且是5只基金同时上榜,工银瑞信创新动力(000893.OF)、工银瑞信稳健成长(481004.OF)、工银瑞信核心价值(481001.OF)、工银瑞信信息产业(000263.OF)、工银瑞信高端制造行业(000793.OF)分别为信威集团2014年四季度末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八大流通股股东,此外工银瑞信主题策略(481015.OF)也曾建仓信威集团。
2014年四季度末,上述6只基金所持股份分别为1207万股、907万股、620万股、568万股、225万股以及27万股,总计3554万股,占信威集团流通股的25.65%,持股市值为15.41亿元。上述6只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66.93亿元、40.97亿元、62.76亿元、31.55亿元、19.58亿元、28.21亿元。
工银瑞信创新动力的基金经理是刘天任与王烁杰,成立于2014年12月11日,也就是说该基金产品15个交易日左右买入1207万股信威集团。
刘天任与王烁杰二人同时还是工银瑞信信息产业的基金经理。2014年上半年,该基金买入信威集团前身中创信测的金额累计2436万元,累计卖出1811万元。
2014年一季度,工银瑞信稳健成长的基金经理由权益投资部总监曹冠益与杨柯共同担任。2014年6月5日,刘天任加入,形成三人共管的局面;正是在2014年二季度,该基金开始建仓信威集团。2014年三季度,曹冠益卸任基金经理之职,此后这只基金由已升任研究部副总监的杨柯与刘天任二人共管。
工银瑞信核心价值的基金经理是研究部总监宋丙坤与权益投资部副总监何肖颉;工银瑞信高端制造行业的基金经理是权益投资部副总监黄安乐与修世宇、刘柯等三人,黄安乐同时还是工银瑞信主题策略的基金经理;工银瑞信核心价值、高端制造行业、主题策略建仓信威集团的时间都是2014年四季度。
另外,工银瑞信量化策略(481017.OF)在2014年下半年交易过信威集团的股票,基金经理是游凛峰;2014年四季度末该基金资产净值为1.61亿元。
综上所述,2014年二季度,可能是工银瑞信最早建仓信威集团的时间,而刘天任和王烁杰,或许是工银瑞信最早动手挖掘信威集团投资机会的基金经理。2014年四季度末,由刘天任担任基金经理的3只基金共持有2682万股信威集团,市值11.63亿元,占有数据可查的上述6只基金所持股份的75.45%。
信威业绩之谜
多只同门基金同时重仓一只股票,不会是巧合。事实上,正是在2014年,确切地说,是这一年的9月26日,信威集团成功借壳“中创信测”。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借壳上市本身,不在于基金公司——例如工银瑞信——对“重组概念”的青睐,而在于信威集团谜一样的管理层与业绩,更在于券商、基金公司等多方力量为何会推崇甚至投资这种公司。
2014年年报显示,信威集团第一大股东王靖拥有34.58%的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基于McWiLL技术的无线通信及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系统设备(包括终端、无线网络、核心网、集群系统、多媒体调度系统)、运营支撑管理系统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系统等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应的安装、调测、维护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
2013年9月27日,中创信测重组预案公布,信威集团借壳上市进程正式启动,宏源证券当日发布研报认为,“重组后公司主业为无线通信和宽带无线接入,正值国内4G建设启动,未来成长充满想象。”但是,信威集团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境外,其2014年营业收入为31.57亿元,其中30.09亿元来自海外项目。
2014年8月18日,国泰君安将中创信测的目标股价上调29.38%,由29元/股调高至37.52元/股。
而媒体文章质疑的正是信威集团的海外业务。文章称,2013年11月,信威集团曾对外宣称,其“海外合作伙伴”即柬埔寨首家4G运营商CooTel公司由于采用了“McWiLL”技术,拥有柬埔寨其他运营商“无法比拟的显著优势”。然而,经调查发现,Smart才是柬埔寨首家4G运营商,CooTel公司运营的根本不是4G;而且,CooTel在柬埔寨只有8个营业厅,1个号段(038*),市占率极低,Cellcard、Smart、Metfon等品牌则分别有80个、67个和57个营业厅,并分别拥有12个、11个和9个号段。
不过,更致命的怀疑在于,CooTel有可能是信威集团的子公司,如果这一点被证实,那么信威集团的买方信贷业务模式有可能只是一场“左手倒右手”、“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工银的幸运与尴尬
信威集团在2014年年报中也提到,公司的海外项目采用的都是买方信贷业务模式,且预计未来开拓海外公网市场时,“仍会主要采用买方信贷业务模式”。正是这种模式,让信威集团2014年的销售净利润率达到超高的57.41%,而中兴通讯(000063.SZ)同期只有可怜的3.35%。
所谓买方信贷业务模式,就是信威集团为海外合作对象提供担保,后者从银行取得资金后,用于采购信威集团的产品与服务。信威集团坦承,买方信贷业务模式的风险是,“若海外电信运营商到期未能偿还借款,则北京信威将发生担保履约,从而对公司当期的利润和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2014年年报,2012年12月26日至2014年12月29日,信威集团持有96.13%的北京信威股权,北京信威持有99%的重庆信威股权,为信威(柬埔寨)电信公司做了13次担保,担保金额总计达25.23亿元。
而根据报道,CooTel的运营者正是信威(柬埔寨)电信公司,且2012年至2015年后者累计营收仅1.02亿元,累计亏损则达到11.4亿元。
截至2014年年底,信威集团的担保总额为50.87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为47.42%。
正如一位市场人士所说,信威集团具备问题公司的许多特征,例如一位身份不明且突然崛起的老板、超高的销售净利润率、营收主要来自海外以及大量的担保。显然,对专业人士来说,这些特征并不难识别,但问题在于,像宏源证券、国泰君安这样的券商为何会为这种公司站台,像工银瑞信这样的公募基金公司为何会重仓这种公司。
不过,工银瑞信的基金经理刘天任、王烁杰、杨柯等人是幸运的,从公开资料上看,他们在2015年二季度基本清空了信威集团;而且,就总体而言,2014年至2015年,在买卖信威集团股票一项上是盈利的。
但刘天任与王烁杰同时又是不幸的,如前所述,二人共同管理的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在2016年再度建仓信威集团,二季度末持仓770万股,若所持股份截至12月23日保持不变,已浮亏2187万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曾传真工银瑞信督察长朱碧艳女士,询问工银瑞信的基金经理在投资信威集团前是否做过尽职调研,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