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党建引领促教改 担当使命育新人

时间:2024-08-31

袁玉荣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恩施州教研部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多措并举激发教研员的智慧和活力,聚力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为推进全州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大势,突出“四个聚焦”,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科研工作水平,更好履行“四个服务”职能。

聚焦政治引领,探索推进党建与教研有机融合

深化理论武装,把稳教研“方向盘”。教科院每月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改革导向,牢记立德树人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组织建设,开好党建“火车头”。教科院领导班子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总支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州直机关党建工作“3+X”模式为基础,在完成好“3”的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立足教育科研工作实际,围绕教研工作“四个服务”基本职能,在创新“X”上下功夫,将党建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融合,力争在党建工作上创特色和品牌,以党建引领为教研提质赋能。

深化党员领航,建强教研“主力军”。通过适当压担子、加责任、重激励等多种方式,引导党员积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在教研实践中淬炼党性,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教研工作水平。把每月教研重点工作研讨纳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以微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汇聚众智,推动工作更好落实,同时严格落实活动效果考评,激励党员争先创优,增强个人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

聚焦教育全局,探索开展教育政策落地实证研究

积极筹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平台。教科院立足恩施州教育实际,动员、协调州内3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中小幼各学段优秀教师加入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工作,并借鉴省内外经验,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平台。依托工作平台,重点开展两项研究活动,即每年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展示及主题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每年围绕一至两门学科开展课程思政交流展示活动,引导其他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督促指导学校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夯实讲好思政课的主导性力量。把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第一方阵加以建设,建立思政课教师和党员“双培养”制度,将优秀思政课教师培养发展为党员,将党员思政课教师培养为骨干教师,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及职业荣誉感、归属感,探索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和职称评聘办法,激发教师工作活力。

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推动州县党委、政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带头听、讲思政课,班子成员带头联系指导思政课教师,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過程、各方面、各环节,守牢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推动家校社紧密协作,努力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聚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科课程领导力

做课程理念的引领者。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学生成长所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重点,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即课程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克服当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现象。以思政课为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高中思政课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

做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化者。教研员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搭建学科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围绕学科作业设计、学科教学重难点突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等内容,以专题研讨、优秀课例展示、小微课题研究等形式,探索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和育人办法,提升学科教学水平和育人效果。

做校本课程开发的领航者。教研员要引领学校用“全人”发展的眼光去规划校本课程,指导学校利用和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表达。如,指导学校结合当前深入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实践课程,引导他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改革难点,适当优化教研人员和岗位设置

持续发挥传统教研优势。坚持分学段设置教育研究室,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为重点,以教学主题视导、名师送教、课堂教学展评、优秀案例评比等活动为载体,引领推动全州各学科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全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探索建立教育评估中心。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具体围绕“5个主体”改革,倡导“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逐步形成以学生发展、学校办学和政府履职、资源配置为主体评价内容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建教育评价研究中心,开展教育评价研究工作,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评价专题培训,引导学科教研员带领教指委成员探索开展学科教育评价研究,逐步建立具有恩施州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

探索建立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德育是“五育”的灵魂和核心。建立德育研究中心,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平台,坚持思想性、科学性、规律性原则,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理论、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研究。同时,要研究如何立足学科课程实施,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四史”、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重大主题教育内容一体化地融入其中,强化正确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院教研员将紧跟时代,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以师德立院、人才强院、专业兴院助推恩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亮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