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运用史料资源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

时间:2024-08-31

李涛

摘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笔者认为高中历史的教学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开展教学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将学生的教育环节与生活体验更多的联系到一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掌握地方史,并且能够合理将历史史料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切实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史料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中,历史并非单独的一门学科,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程有着很深的人文底蕴;从教学形式来看,历史课程又能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而现如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在全民普及教育的进程中,应试教育的形式仍然很有效,也更适应高强度竞争的社会。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也要不断做到“古树开新花”,历史教师也要更加注重创新教学策略。

一、根据时空感受变迁

例如,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那么,对于处于古晋国领域内的一些学校的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就可以把这样一个事件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进行着重的讲解。三家分晋对于战国的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曾经强盛的晋国为什么会从内部被瓜分?为什么战国这么多国家,最终这种情况发生在晋国?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思考的。要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自然需要对这一事件发生的一些背景进行搜集。当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投身到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对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各方面的背景进行整合,并且从背景入手,寻找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三家分晋的结果是否是必然的?这样一个问题,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从历史时代的那个时空中对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进行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和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科学辨析史料,学会史料实证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是,历史的教学必须要有足够的史料作为支撑,避免假大空的高谈阔论。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史料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合理的史料去支撑课堂教学环节,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是空洞的,而对教师来说,没有史料辅助的教学是没有底气的,教师很难对这一历史事件做出足够科学的评价。因此,如果要开展历史教学,教师可以从当地的一些遗留的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建筑、文字入手,让学生从实际存在的史料中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比如,以一些著名的历史遗留建筑为例,如果在北京,教师可以以长城等建筑为例,带领学生回顾那一段抵御外敌的历史;而西安的高中历史教师又可以从大雁塔入手,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辛;南京的历史教师可以把夫子庙的相关事实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从这一个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入手,感受在中国历史中传承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兴衰。当然,史料不仅仅是历史建筑,也可以是一些史书中的记载,或者出土的一些文物。当然,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反面引出一些例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到霍去病抗击匈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推测霍去病的死因。此时,学生当然会给出一些不同的答案,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史记》等史书中引出关于霍去病死因的记载,最后,教师可以得出结论,在一些重要的史书中,并没有关于霍去病的死因的记载。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妄加推断,尤其是对于历史的研究,一定要有一定的史料作为辅助,不能够盲目分析。

三、合理分析史料,学会历史解释

当然,一个合理的历史教学过程不能够仅仅让学生学会认识史料的作用,也需要让学生分清楚史料中对历史的解释。由于史书等二手史料都是作者编辑整理而来,因此,这其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作者自身情绪和立场的影响,从而使得史料出现了不一样的重点,甚至其中出现一定的分歧,这也就是所谓的历史解释。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历史解释入手,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史料进行分析,而不是盲目的信任史料记载。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分辨史料中历史解释合理性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

比如,同样以“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为例,在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就有着完全不同的侧重点。在《史记》中,司马迁讲“三家分晋”以一种曲折的方式叙述出来,给人一种类似读故事的感觉,让人更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变化,;而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三家分晋”就变成了一个“僭越”周礼的实例,在《资治通鉴》的字里行间,司马光多次强调了“天子之职莫大于礼”这样的理念。从这样一个实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历史解释的不同。在介绍完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产生这种不同历史解释的原因。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可以给出总结:司马光是一个正统的儒士,在司马光的眼中,以下犯上就是大忌,是违背周礼的一种行为,这不符合儒家的治国理念。因此,司马光才会对“三家分晋”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发出这样的评价,这本身就是司马光自身立场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史料,尤其是二手史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历史史料和历史解释进行分别,从而更好的开展历史研究。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邓家勇.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5):37-38.

[2]王玉兰.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11):49-5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