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研修共同体

时间:2024-08-31

魏振文

摘要: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一堂好课不仅会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也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角度多样化,但是我们的课堂却往往事与愿违,在流于形式中展现着一种“行为艺术”,不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也有悖于核心素养的形成,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符合学习规律且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在多种刺激方式中实现认知的迭代,最终形成能力。

关键词:迭代、行为艺术、系统工程

课室,是我们发展到工业社会所产生的标准化的空间产物,伟大的先贤们,如苏格拉底、孔子,他们的课堂无处不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空间,但是他们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却一直坚守着启发式和探讨式的教学方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更是为激发思辨能力带来了一道光,让柏拉图等弟子脱颖而出。

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花样百出,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展示着人工智能的魔力,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在眼花缭乱中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思辨能力才是课堂的灵魂所在。

教师在课堂这个主战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正是要求教师用循循善诱的提问和质疑,让不同的观点在思辨之中碰撞出火花,最终让学生产生出新观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是新知识的产生就是一个从无生出有的过程,就像母亲生孩子一样,痛苦和挣扎是前奏和过程,当产下婴儿的那一刻又是那么的酣畅淋漓,这才是课堂的魅力所在。

作为政治老师会经常讲到权利,美国医院有一个说法,就是“病人有不疼的权利”。也就是说,既然病人来到了医院,那么他就有保持不疼的权利,医生不管用什么办法,先把疼痛给人止住再说别的,动手术之前就必须得给病人上麻药,让他不那么痛苦。如果把上一堂课当作一场手术的话,那么学生就是“病人”,他们也有学得不那么痛苦的权利,而老师的专业技能就相当给学生“打麻药”,让他们在不那么痛苦中完成知识迭代这场“手术”。

只不过很多老师会过于追求完美,特别是类似公开课这类的“表演课”,完全颠覆了平时的上课风格,扭曲了课程的理念,上着上着就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完全失去了给学生“止疼”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教师虽然有让学生学得不那么痛苦的权利,也要知道“手术”过后的恢复是要靠学生和老师一起去完成的,课后如何抓单词短语的背诵,如何让学生进行听力的练习,如何让练习变得更有效率,这些在课堂上是表现不出来的,但这些课后的功夫往往才是学生获得知识,让新旧知识长在大脑之中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整个课程有自己的理解,对上课这回事有个理念的标准,“因材施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能做的人很少,一堂好课不是仅仅看到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又或者一些“行为艺术”的展示,这些间歇性的“不疼”表演会让学生忘了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进而渴望天天如此,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会让老师吃不消,也会让学生忘记了学习本身艰难的特性,展现学生独特的思辨能力才是课堂的最终目标,这才一堂好课应该有的标准。

那么,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看来可能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对于一定的内容,要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能突击学习。根据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再学新的会更容易把知识记住,所以在学习一节新课内容之前,对旧知识必须要有复习,复习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整合、迁移、再造的过程,思辨能力的提升往往又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第二,对同一个内容,需要用不同场景,用不同方式去学习。可以听、读、写、实践操作对同一个内容进行多点刺激,当然情景的设置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熟悉的内容,例如用皇者荣耀里的角色设置就可以作为对话的一个情景导入,喜欢就是熟悉加意外,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热情,新知识的掌握靠单独一种方式去学习,效率必定是地下的,不同的场景刺激会对脑神经有不同的作用,并且会建立新的神经元,让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变得活跃起来,从而让新知识达到稳定的状态。

第三,需要对学生进行测验,获得学生的反馈,看是否掌握新的知识。获得反馈最好的方式就是测验,尤其是课堂测验,并且要获得中下层学生的反馈,这样才有利于老师掌握整体真实的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加强工作,没有反馈的课堂就相当于“学生有病老师吃药”的状态,哪怕教师在台上表演得满头大汗,没有反馈也不过是徒劳而已,用测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进而对结论进行修正,这才是知识迭代的过程。

第四,学生能把新学的知识和旧知识建立联系。这点是最难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能一天两天就能训练出来的,不过要让学生有这种思维方式,老师的总结与提炼就变得相当关键了,知识的迁移不是简单的单点连接,而是點、线、面的立体结合,当学生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时,迁移才能成为真正的可能。

一堂充满“行为艺术”的课我们经常能听到,但是一堂好课却着实难以见到,其实,上课厉害的老师方法都是相似的,而其他老师都各有各的方法,上课就像做一场手术,“止疼”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手段,让学生真正的“康复”,长出新的肌肉来才是上课的终极目标,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行为》、《娱乐至死》、《教育学》、《心理学》F127AB1C-DEB8-4E04-88A0-233CB7E5678C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