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民汉合宿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时间:2024-08-31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的主线,是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首要任务。民汉合宿是高校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方式。合宿工作促进了各族青年学生彼此了解,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目的,但也有民汉宿舍成员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关系紧张,交往交流无深度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反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进而从思想认识深层面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好地推动工作。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汉合宿 教育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是高校的政治责任和育人使命。新疆高校以民汉合宿为载体,推进各民族学生增加了解,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民汉合住宿舍视域出发,以民汉合宿中反映出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提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路和办法。

一、民汉合宿中存在的问题

民汉合住宿舍存在的问题不仅与其他单一民族宿舍一样存在,而且有其特殊性。调研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况:

1.有交集无交流,有交流不深入。民汉合宿的目的不仅是让各族青年学生住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促进各族青年学生交往交流深度融合,但有些宿舍成员之间交流不多不深。调研发现:一个“三三组合”(三名汉族学生,三名少数民族学生)宿舍,民汉学生之间只是互相知道基本情况,平时回宿舍也都是基本的交流对话,再问其同宿舍的同学最近看什么书,参加相关活动,与朋友关系相处如何,健康上是否存在问题,与家长相处如何,家里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等基本都无法准确回答或是没有关心过。个别宿舍以至于在一起住了两年,宿舍成员没有共同吃过一顿饭,没有开展过一次活动。日常学习生活也是汉族同学和汉族同学玩,民族同学和民族同学玩,大家虽然住在同一个宿舍,但是没有深度的交流,感情、思想没有碰撞,彼此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对民汉关系太敏感,阻碍了双方交流。民汉学生同住一间宿舍,在一起有矛盾是正常的,没有矛盾才不正常。但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民汉关系过于敏感,在解决正常舍友之间矛盾时担心影响到民汉关系,要么忍耐让步,要么进行冷处理,要么解决过程不够公平,彼此之间隔阂越积越深,导致双方深入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不交流的极端情况。

3.有共居无共识,有共识难执行。当前,“零零后”是学生的主体。这一代学生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张扬,十分在意个人空间,对组织化、集体化生活适应性较弱,这些因素本身就使宿舍内部较难形成合力。民汉合宿的宿舍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生活习惯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存在困扰的主要原因,而民族习俗等地域文化差异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1]。调研发现,文化背景上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经验不同而产生的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宿舍达成共识更难,有的即使有共识也很难执行。个别民汉合住宿舍在保持宿舍卫生,维护集体荣誉等方面共识不足,脏乱差是常态。有的学生对个人行为不加约束和改变,仍旧我行我素,把宿舍公共空间当成私人空间不注意个人卫生,夜里大声打电话等影响到同宿舍友关系。

4.成长目标差异,导致无法同频共振。调研发现,有个别民汉宿舍学生虽然能住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很难学习成长在一起,导致思想上无法形成共识,行动上无法形成同向。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目标很明确,对大学四年规划很详尽而且执行有力。有的学生进校后没有明确目标,稀里糊涂,天天混日子。学习成长目标差异造成个别民汉学生虽然在一起住,但每日活动范围、行为轨迹、谈论话题等无法同频共振,也就不存在思想的深度交流交融。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各高校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但以上问题的出现,也反映出学校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调研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用“多元一体”铸牢思想根基。民汉宿舍成员深度交流不够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彼此民族认识不够,了解不多,感觉陌生;另一方面是交往过程中对不熟悉群体的本能排斥。除了要多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外,还需要加强学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结合我国现实状况,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辩证关系的认识。既要让学生看到了“我国 56 个民族各具特色,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又不断巩固“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依存[2]”以及政治上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命运共同体。而在“多元一体”理论中,既注重中华民族“多元”基础上的“一体”,又兼顾中华民族“一体”格局下的“多元”,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割裂。要明确告诉学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是“一体”与“多元”、整体与部分、家庭和成员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各民族在大家庭的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既维护中华民族“一体”的统一性,又尊重和包容各民族“多元”的差异性[3]。民汉宿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理论模型的现实微缩。宿舍成员来自不同民族构成“多元”,宿舍所有成员共同形成“一体”。“多元一体”的宿舍如何保持和谐和睦,需要的是包容理解,这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2.用“四个共同”铸牢历史自信。***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是以往民族团结教育或相关教育的重复、组合和叠加,应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历史作为教育主线和基本前提始终贯穿其中。民汉合住宿舍中民汉学生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历史还比较模糊,认同度还不够高,还没有站在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高度去看待彼此。这一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过去一段时间境内外敵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歪曲历史、混淆视听的结果;一方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没有从历史角度把中华民族历史渊源阐述清晰。因此,学校有必要把“四个共同”理念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思想的核心,深刻阐述了内含于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整体性、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性、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体性、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各民族共同培育熔铸的整体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了坚实的学理前提和认识基础[4]。学校要把“四个共同”作为必学内容覆盖到全体师生,做到入脑入心,扎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根基,增强各族学生的历史自信。F127AB1C-DEB8-4E04-88A0-233CB7E5678C

3.用中华文化铸牢内在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民汉宿舍中出现的过度强调本民族的独特性、特殊性,忽略了对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精神家园构筑的问题,或多或少反映出各族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中华文化所体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精髓还没有掌握,对中华文化“根”和“枝”的关系还理不清,不能从辩证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滋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坚持用中华文化来浸润民族团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铸魂育人全过程,形成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教育各族学生理清中华文化与与各民族文化“主干”与“枝叶”的关系。一方面,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另一方面,繁荣和发展各民族文化,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推进,正所谓“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不能用“枝叶”代替“主干”,不能本末倒置[5]。民汉合住宿舍是各族文化风俗交流最直接、最密切的空间,要教育各族青年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形成共同营造健康向上共同奋进的现代宿舍文化,进而促进各族学生共同成长。

三、结论

民汉合宿中的个体交流最真实、最直接、最能反映学生内在认知程度。民汉合住宿舍是高校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检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的重要观测点之一。做好民汉合住宿舍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教育既需要我们从制度设计、具体做法上用心用力,还需要从思想认识、观念理念上用脑用心。要避免讲的多,做的少,防止教育无法落地,更要避免有形式无内容。要切实从行为同向、理念植入、价值引导、共识形成和信念凝聚方面下“绣花”功夫,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见实效、有长效。

参考文献:

[1]唐达娜·卡里别克 周淑芬. “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8).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想学习辅导读本[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5.

[3]张顺林. “多元一体”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6)):12-21.

[4]周智生 李庚伦. 以“四个共同”为核心: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7 期, 2021 ((7)):1-8.

[5]冯雪玉.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N]. 内蒙古日报, 2021-11-05(1).

高志涛,男,汉族,中共党员。就职于新疆农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F127AB1C-DEB8-4E04-88A0-233CB7E5678C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