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核心素养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下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韩淑萍 郑海萍 祁银凤 谢红

摘要:伴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行动导向作为新时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行动导向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它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求學生独立自主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行动导向;教学法;

语文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指明方向。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式,从而解决了21世纪学生的素质发展问题。我国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进一步深化了“核心素养”概念,文件提出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中职语文教育阶段,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从个人层面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终身发展提供保障;其次,从国家层面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要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中心任务,而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助力,是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保障。

一、语文学科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发展迅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合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做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质量,其实也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素养,提高审美水平、理解能力,这些都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

二、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内容

(一)掌握知识

1.语文的建构与运用

职业院校大多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基础文化课向来不是很注重,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理应改变这一现象。职业教育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文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打个比方,我们的学生假设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像是一只小老虎,一只被放养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无人问津,它要想活下去就得拜自然万物为尊师,时刻学习生存技能才能真正活下去。由此可见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必备一两项生存技能是必须的。可是我们深知,我们的学生不是老虎,学生踏入社会时除了要具备老虎一样的生存技能还要有一定的交涉能力,这就需要语文素养给他提供技术支撑。中职学校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有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教材中也选录了很多优秀文章,可以作为典范文本,只要教师因材施教,潜心教学,学生用心倾听努力学习,久而久之语文素养的构建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润,当然学生也会学的“滋味有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够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借助经典文本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和汲取各种精神养分;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生活学习找书本与现实的“结合点”,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动力,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各种苦难、挫折,按照“双向发展”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简单理解即锻炼大脑的思考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技术管理理念日新月异,教育课堂的模式成为大众关注的领域,而行动导向就是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思维发展中要用心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譬如语文阅读训练实际上就是直觉思维的锻炼,学生拿到题型通过初读材料瞬间探查和把握阅读中的核心——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作者内心情感、文章情感基调等,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考察能力。那么学生该如何发展自身的直觉思维呢?毋庸置疑第一需要增加知识数量和体验次数,从浩瀚的书海中获得阅读体验。第二需要增强对文本的感受能力,不管阅读了什么样的材料都要有所收获,最次也要从文本中辨识几个文字词句,最完美的当然是能够吃透文段的内涵。学生思维发展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简言之如何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发挥想象,构图生成、形象再现的能力。职业院校应该期望培养出浑身弥漫文人气质和科学架派头的大国工匠。另外,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再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这里思维就得到了提升与发展),最终回到实践中去,这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它的本质就是注重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掌握技能

1.审美鉴赏与创造

朱光潜多次在文章中强调,青年人要通过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修养,以艺术涵养人生,走向个体的精神自由和审美的超脱。审美超脱的人生境界既是人生的艺术化美学命题的逻辑起点,也是其终极的价值取向。文学作品是使情感固定下来的一种方式,是世世代代的读者都能感受其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最能凝练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创建审美课堂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承载的通达、旷达、超我、脱俗、无常……的人生境界。 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将艺术化的语言和情感化的语调运用到课堂中,创造充满“诗味”的语文课堂,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培养真、善、美的人格,并藉此疏浚美育之源,逐步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2.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这一部分的任务就在于努力使学生扩大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语文教学不断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第一让学生重视教材中的古诗文资源,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第二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阅读文章特色的情景设置。第三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名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指引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优秀人格品质。语文基础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语文这一学科,属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传统的人文学科,也是作为我国文化传播以及民族意识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代表我国文化进程中特殊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中职的语文教育也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三)职业活动

1.职业素养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中职职业素养教育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养教育,同时,也是新时代社会各个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职院校设置汉语文文学学科,不但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教育学生养成基础的汉语文文学体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意识,增强其综合素养。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的发展,社会企业的工作越来越精细化,企业的需求的人才越来越提倡具有高超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拥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比如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等要求,这些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带来格局与标准,鉴于此,培养中职生适应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步伐。并具有高度社会竞争力的毕业生,则为中职汉语文课程与中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

2.市场竞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研发投入成为提升企业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职教育则要顺应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三、学习内容与实际业务之间的联系

1.行动导向法的产生

行动导向法(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起源于德国,德国职业教育界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讨论与实施,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行动导向教学的要义在于强调学生的主體地位,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该过程的组织者,教师通过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教学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独立地完成每一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行动导向法运用到教学中,创设真实与模拟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体现行动导向理念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实施教学方案,验证行动导向教学的有效性。这更有利于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行动导向法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确定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选取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与模拟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体现行动导向理念的教学方案,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而程序设计类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项目实战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因此,将行动导向理论引入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使学生技能更好地与企业要求对接。

3.德艺双馨的培养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确定能力本位的教学手段,选取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与模拟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体现行动导向理念的教学方案,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心的语文核心素养,完成对学生德艺双馨的培养目标。

传统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学生下后通过做作业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内化。传统模式中对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无法兼顾学生们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然而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不同的任务创设促进中职学生们学习活动,使得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达到学习以及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吴全全.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汪静.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7(3)32-33.

[3].姜大源. 技术与技能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4),101-103

[4].陈俊斌.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J]. 中国新通信, 2017(4),98-99

[5].徐炜.中职“行动导向”课堂教学实践[J].职业,2014(9):93-9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