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正药业报表化妆术

时间:2024-04-24

杜鹏

公司2015年开发支出突然蹊跷大增2.74亿元,存在粉饰业绩之嫌。

海正药业(600267.SH)主营原料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2015年因为原研产品供货减少、抗肿瘤类产品销量下滑及部分原料药遭FDA进口警示,业绩出现断崖式下降。

财报显示,海正药业2015年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6.67亿元、1356.67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3.17%和95.59%。值得注意的是,海正药业历史上净利润最高值曾经达到5.04亿元,公司2015年净利润仅为高峰时的五十分之一。

然而,就是为了这区区1000多万元的利润,上市公司也是拼了。《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海正药业2015年大秀财技,开发支出蹊跷大增,多个在建项目严重超支,存在延迟转固或虚增资产之嫌。

开发支出蹊跷大增

海正药业2015年年报披露,公司2015年末开发支出账面余额为3.34亿元,而这一科目在年初仅有6049.36万元。据此计算,海正药业2015年末开发支出账面余额较期初大幅增加2.74亿元。

对于2015年开发支出大幅增加,海正药业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本期公司创新药及生物药的临床等研发投入增加。

然而,事实的真相恐怕并非如此。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翻阅往年财报发现,海正药业开发支出首次出现于2014年四季度,而在此之前公司账面上从未有过开发支出。

为何海正药业在2015年突然将巨额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呢?《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海正药业2015年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全年净利润仅1356.67万元。如果上市公司2015年仍像之前一样不将研发投入资本化,那么当年新增的2.74亿元开发支出将全部被确认为费用,公司净利润将变为大幅亏损。

根据会计政策,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并分别处理,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即列为“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等条件时进行资本化,即列为“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

不过,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并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条款,怎么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以及如何判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选择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企业手中,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师往往优先采纳企业意见,而这也成为上市公司利用开发支出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

与同行相比,海正药业2015年开发支出的资本化率明显要偏高。

海正药业2015年内部开发支出增加额为3.09亿元,其中只有3538.3万元转入当期损益。按照“(内部开发支出增加额-转入当期损益额)/内部开发支出增加额”计算,海正药业2015年内部开发支出资本化率高达88.55%。

A股上市公司中,恒瑞医药(600276.SH)是最知名的研发驱动型医药企业,2012-2014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5.35亿元、5.63亿元、6.52亿元,其所有的研发投入均已被确认为费用,没有任何的资本化。

对比可以发现,海正药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要远远高于恒瑞医药。申银万国分析师龚浩在《苹果比苹果,再做投资决定》一文中指出,开发支出资本化将会夸大企业的资产、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使企业多缴所得税,损害企业的内在价值。

50亿元在建工程之谜

海正药业2013年年报显示,富阳年产1500万支注射剂生产项目、新建基因药物项目、富阳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外沙厂区原料药产品搬迁及结构调整技改项目的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分别为113.57%、108.64%、104.43%、105.41%,工程进度分别为95%、95%、95%、99%。

资料显示,上述四个项目的预算额分别为5.32亿元、3.52亿元、12.19亿元、5.5亿元。

海正药业2013年年报披露的“重大在建工程进度情况”显示,上述前两个项目均已经基本完工,后面两个项目均处于设备调试中。这也就意味着,上述四个项目后续应该不会再有大的投入,待设备调试完毕、正常运行后,就可以按照会计政策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海正药业2013年之后的投入并没有减少,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统计,上市公司2014-2015年期间对上述四个项目的实际投入额分别为2.16亿元、6135.86万元、3.57亿元、1.25亿元,导致项目严重超支。截至2015年年末,上述四个项目的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分别为154.17%、126.08%、133.73%、128.21%,相比2013年均有大幅提升。

但蹊跷的是,上述四个项目的工程进度却没有丝毫进展,截至2015年年末,分别为95%、95%、95%、99%,与2013年完全一致。

至此,一系列疑问油然而生:既然上述四个项目2013年末就已经处于“基本完工、设备调试”状态,为何后面还要追加投入这么多?为何严重超支后,项目进度却没有丝毫的进展呢?

对此,海正药业2014年年报、2015年年报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致电海正药业证券部,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公司方面回复。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么上市公司存在虚增资产或延迟转固的嫌疑。

截至2015年年末,海正药业在建工程账面余额高达46.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4.46%。其中,上述四个项目期末账面余额分别为4.9亿元、3.14亿元、3.03亿元、1.53亿元,合计12.6亿元。

按照会计政策,在建工程延迟转固可以减少折旧成本。假设按10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为零,每延迟一个月转固将少计提折旧1050万元;每延迟1年转固,将少计提折旧1.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海正药业2015年全年净利润仅有1356.67万元。

同时,在建工程延迟转固,利息可以继续资本化减少财务费用,能够虚增利润。财报显示,上述四个项目2015年利息资本化金额分别为2361.95万元、2268.45万元、3094.31万元、零元,累积金额分别为3121.18万元、2971.95万元、4870.31万元、1823.36万元。

除了以上四个项目外,海正药业多个其他在建项目也存在明显超支问题,其中动物保健品及出口制剂项目、新建配套出口制剂物流中心、年产760吨21个原料药生产项目的预算额分别为2.03亿元、1.32亿元、7.8亿元,截至2015年年末,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分别为135.78%、114.89%、101.81%。

截至2015年年末,上述三个项目的“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分别为2.09亿元、5417.96万元、6.39亿元。

此外,海正药业在信披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依据2015年财报,公司在建工程中,富阳基地公用工程、行政管理及培训中心、生物药公用工程项目、国家战略性药品创新及产业化平台项目的期末余额分别为2.16亿元、1.88亿元、1.74亿元、7875.55万元,但上市公司却并未披露这些在建项目的进度状态。

前景不乐观

2015年,在剔除掉非经常性损益贡献后,海正药业实际上是亏损的。财报显示,公司2015年非经常性损益贡献额有1.53亿元,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39亿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海正药业2015年因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为5111.61万元,不过上市公司并未给出详细介绍。

除此之外,海正药业大幅压缩费用,对业绩也有较大贡献。2015年,海正药业销售费用科目下的“市场推广业务费”同比下降18.7%至5.73亿元,管理费用科目下的“职工薪酬”同比大幅下降30.76%至2.23亿元。这两项费用的降幅均超过2015年收入13.17%的降幅。

对于2015年业绩大幅下降,海正药业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原研产品特治星供货原因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公司部分抗肿瘤类产品销量下滑及部分原料药因FDA进口警示而暂时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以致利润下降。

海正药业主营原料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一直以来,中国以原料药大国自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料药价格远远低于国外产品,价格优势曾经一度成为中国原料药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的有力武器。然而,在目前中国物价普遍上涨、环保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变得不明显。

此外,国际监管措施日趋严格,欧美频繁出台针对原料药在内的药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法规和措施,并不断修订提高药典标准,如欧盟对GMP和GDP进行修订,美国于2015年实施《药物供应链安全法案》,USP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金属元素杂质检测限度和检测方法;同时,欧美日对中国原料药企的监管愈加严格,FDA和欧盟的GMP飞行检查力度加大,检查企业数增多,并且突然性不断提高,检查过程也更加严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