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基于就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就业背景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就业背景;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路径
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入,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渗透、融合,工业智能化、信息化成为发展的主流。2015年3月,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中指出,智能制造是双化融合的主攻方向,而工业机器人是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快速攀升。与此同时,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项应用型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紧密的关注行业的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人才的培养。然而,我国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才培养的路径上还有很多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对于我国来说尤其重要。
一、基于就业背景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制造业亟需转型,亟需转变传统的工业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由传统的工业模式向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力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劳动力日益短缺的情况,我国亟需改变用人模式,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格外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速重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人力从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促进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工业机器人自产生以来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面对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人才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需求。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集成装备,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高标准的。目前,我国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比较大的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这三类企业也是工业机器人专业今后就业的主要方向。这三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需要的主要是安装调式、技术支持类的人才,要求人才不仅要懂得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原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需要的主要是项目的设计、研发、安装调试类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需要的主要是操作维护、安装调试类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工业机器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機器人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工业互联网技术”、“专项工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架构,因此,工业机器人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应当是“1+X”型的。
二、基于就业背景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健全
工业机器人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正在刚刚起步,因此,尚未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个学校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标准和体系,但总体而言,各个学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在培养的目标上尚未清晰,培养的人才方向仍主要是以传统的机电类人才为主,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对人才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仅基于工业机器人进行本体学习,缺少与产业行业的结合。
(二)师资力量不足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但我国高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确处于初创阶段,培养的人才不多,各个高校中从事工业机器人教学的教师很多都不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没有实践实操经验,对行业、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认识不足,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缺乏认知。
(三)教学资源短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高科技的集成设备,购买的成本非常高。同时,工业机器人专业又是一项应用型的专业,要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就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实际情况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高,各高校没有实训基地或者实训基地建设潦草,教学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是已经淘汰的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三、基于就业背景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工业机器人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为企业、社会服务的,因此,工业机器人人才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就业需求和背景上,无论是培养的目标还是培养的内容都应当与产业、行业相融合,体现出产业、行业的需求,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在掌握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合互联网、工艺专项技术和机电设备管理维修能力等,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二)建立教练型的师资队伍
面对专业教师短缺、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高校应当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加强实践研发,增加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招聘的方式,引进社会上的工业机器人专家或者技能人才以兼职或者专职的形式到学校任教,提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三)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应当重视并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行业、产业的需求为导向,建立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并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实训室的工业机器人设备。同时,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者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建立校内项目基地,加强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春丽,张义,张艳琴,等.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6):2.
[2]靳鹏.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21.
[3]巨婷婷.智能制造形势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青海教育, 2021(6):2.
[4]丁超,田家森.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2020.
作者简介:盛军(1985年12月),男,汉族;籍贯:湖南,学历: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控制;单位:衡阳技师学院;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控制及工业机器人;职称:中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