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吴静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环节之一,在育人过程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中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具有劳动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和能力。不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情况不容乐观,现对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劳动教育;学生;策略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庭都出现对孩子溺爱的现象,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现在的独生子女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样也使学生不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开展的情况不容乐观,就连在学校打扫卫生这项活动,也有家长代劳或是学生出钱雇学生打扫的现象,因此,在中学必须要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具有劳动的思想意识,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1.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青年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新时代的人才,既要有青春梦想,又要有实干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劳动能够创造财富获得幸福。青年学生正处于劳动技能的形成时期,而这些技能要在劳动中、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磨练。中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健全的体魄,成为适应社会需要求的全面型人才。
2.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不过,在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只看重了智育,并扩大智育的作用和功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深入人们心中,考试分数成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淡化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这样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劳动教育,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思想观念蔓延,严重的影响着中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中学劳动教育课程现状
1.劳动教育意识淡薄
有部分中学的校领导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仿佛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中考、高考,在这种观念下他们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把学校的升学率放在了第一位,一切唯分数论。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中只是象征性让学生参加一些劳动活动,不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不关心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逐渐的成为形式主义上的劳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同虚设
在中学的课程体系中设置有劳动教育课,各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的安排情况并不相同,一些学校只是在课程表中有安排,并没有实质的内容或是进行劳动课的讲授。也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活动,但一个学期仅有一、二次,起不到劳动教育的作用。真正的劳动教育课应该是做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有所收获,能增长学生的劳动能力。这必然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组织,也会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劳动教育课在一些学校就是摆设。另外,学生家长关心的只是学生的语、数、外的成绩,如果学生学习成绩好了,其他的一切家长都可以代劳。这样也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
3.劳动教育基地缺乏
劳动教育课程并不只是让学生打扫打扫卫生这么简单,这是一种狭义的劳动。学校每天都安排学生打扫卫生,这只能算是劳动教育的一种。真正的劳动教育应该在实践中获得,因此,学校必然要建立劳动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去参与实践活动。可是,很多学校在基地建设上上采取应付的态度,有的学校只是开辟出一块土地供学生耕种,美其名曰劳动教育基地。其实,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
三、中学劳动教育改进策略
1.转变劳动教育的观念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人们认为学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而不是劳动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劳动教育也是一种育人的方式,而且,在劳动中学生获得的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也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这些都来源于学生对劳动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作用,优化劳动课程体系结构,尽量组织一些有趣的劳动活动课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能够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增长才干,锻炼品质意志,提升劳动能力。为此,学校首先要满足劳动的课时安排,从课时上进行保证;其次是让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懂得劳动价值;最后是要把劳动课的成绩纳入到考核评价中,使学生的素养真正能够全面提高。
3.强调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主席多次提出大国工匠的概念,那什么是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要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进行阐述,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学习工人师傅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更多的直观感受。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的视频,邀请工厂劳模来学校进行讲座,使学生与劳模近距离接触,意识到劳模也是普通人,劳模离他们并不远,同时,还使学生理解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出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
总的说来,在学校教育中要真正贯彻落实劳动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更加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潇.核心素养下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智力,2020(27).
[2]王飞,徐继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