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石油工业实践中的风险安全教育

时间:2024-08-31

纪国法 王晓燕 李忠慧 江厚顺 张顶学

摘要:现代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技术越来越综合,工程本身越来越复杂,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近年来,石油工业方面的工程问题引发的事故也层出不穷,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因此,石油工业实践的安全教育不可忽视。工程伦理作为一门研究生公共开设课程,实践中的风险安全教育是其本质要求。本文以黄陂县石油总公司横店石油储库特大雷击火灾事故为主要案例,分析事故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在石油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面对风险应及时做出的补救措施,探明石油工程建设过程中身为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要求,结合当前对学生风险安全教育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认真严格对待工程的意识,实现石油实践中风险安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工程事故;风险安全教育

安全是石油工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话题[1],为了保证工程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坏,保证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要求严格、合理的管理措施和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借以确保石油工程和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研究生作为石油工业的后备储蓄力量,对其进行严格的实践安全教育自然尤为重要。同时,石油工程的安全教育也是工程伦理课程教育的重要一环。

1.石油工业的事故多发性

石油工业的主要产品是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油。它们具有易燃、易爆、易聚积静电、易蒸发或泄漏、有毒性及腐蚀性等特点[2]。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石油的生产有极大的不安全性。石油工业生产中所需的原料,主要是从油气井采出的、未经初步加工的原油和天然气,以及工业燃料。工业燃料除了煤之外,主要是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及燃料油,它们与石油工业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不安全性[3]。建材中,水泥会产生粉尘危害;木材则是易燃品;金属材料易被腐蚀,从而影响到它们的机械性能,造成石油、天然气等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除此之外,石油在生产中还会涉及诸多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化学药剂,这些危险品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并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正是由于石油工业的这些特殊性,致使相关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至今全世界发生22起重大石油工业事故。事故包括美国石油钻井船在南中国海沉没,美国Ocean Ranger采油装置在北大西洋倾覆,墨西哥湾得克萨斯附近海面上采油装置发生爆炸事故,Occidental石油公司在北海派珀阿尔法的采油装置因气体泄漏引起爆炸,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采油装置事故[4]。以上只列舉了一些大型的石油事故,还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型石油事故层出不穷,给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2.黄陂县石油储库雷击事故案例分析

2.1案例详情

1998年,武汉市黄陂县石油总公司横店石油储库遭直击雷击,储罐起火爆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火灾发生后,省、市、县三级领导赶赴现场指挥灭火。经过全力抢救后大火全部扑灭,降低了事故造成的进一步损失。

2.2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主要为天气因素和设施因素两个方面:7月份正值武汉的高温天气,持续高达38°C的温度使得储油罐不断加热,罐体与地面相隔距离很近,使大量热量储存在罐体周围,不易散热。罐内存在大的空间,使气化的柴油气体受热膨胀,导致油气从呼吸阀外泄[5]。当时由于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罐顶空气瞬时受抑制、少流动,这样外泄油气大量集中于油罐顶处,难以散发。

从该库防雷设施的检测结果看:4号罐于1975年建成后,罐底接地体已大部分腐烂,位于罐体周围的接地体连接方式为猴卡连接,不符合断接卡要求,四组地网间连接不良,互相同存在明显电位差,达不到均压要求[6]。

本次涉事部门未对相关安全设备进行及时的整改和维修,也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储油库的避雷针没有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检测,没有遵守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规定,没有提交自检报告,未让上级部门检查核实。油库的防雷装置应该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3.风险安全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训让学生掌握基本常识,提高安全意识,为可控风险做准备。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出发点,这时基于行为的安全流程的教育效果就十分显著 [7]。在法规方面,虽然企业为最低的安全要求制定了一些条例,但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比法规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中国在工程伦理风险安全的教学内容中,根据我国传统石油工业特点,常利用集体思维来从感性上降低学生对风险的畏惧,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风险的认知。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可以在石油工业的技术、设备和资本上赶上其他国际同行,但人力资本的发展则需要很长时间[8]。教育是成批提高劳动力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使他们快速成长为下一代石油工业的主力军。要培养安全文化,就要在高等教育中让石油专业学生树立安全管理实践和安全理论发展这两个重要概念,从而在未来的实际管理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良性的企业安全文化[9]。以上文中的黄陂县石油储库雷击事故为例,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重点。

(1)消除设施隐患。储油罐配置的消防设施有泡沫灭火系统、冷却水喷淋系统和消防栓等。在实际使用时,这些设备也会有一定的安全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泡沫灭火器如果不定时清理检查,会在器口出出现鸟窝,造成管内堵塞,在紧急使用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灭火效果;消防栓在日常的维护保养不到位,致使开关不灵活,甚至消防栓内的锈蚀物堵塞消防车排水口的案例时有发生[10]。所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定要对消防器材和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维修,让它们在实际火情救援中起到关键作用,减少经济损失。

(2)加强实战技术演练[11]。参加消防实战演练,做到每个人都熟悉应急预案,养成好习惯,对应急情况做出条件反射的应对。在某些企业和单位中,由于领导对消防演练的不重视,不参与、不组织,甚至不提倡消防演习,认为是没必要的。但是,事故一旦发生,后悔也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因此,切实将实战演习放在至关重要的思想位置上,以实际行动做好应急预案。

(3)提高员工责任意识[12]。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手段是导致石油工程出现安全事故问题的主要因素。要求从事输油生产的员工,特别是岗位值班人员,一定要在雷雨天气,加强检查频率,时刻关注火情可能发生的征兆,尽最大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另外,应定期对储油罐接地电阻进行测试,特别是在夏季,应严格执行每周测试一次的规定。

4.总结

石油产品具有特殊性,并且石油企业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它对其他产业的运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此,它在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其安全生产问题值得我们时刻关注。虽然我国石油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造成的石油工程事故也层出不穷[13]。安全管理作为保障石油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有效防止事故,保护财产安全,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要素。

石油技术的进步增加了技术风险,但技术也能为安全管理提供更好的选择。工程伦理安全教育不能只关注技术层面的复杂问题,还应在不断革新的科技面前保持探究的原则[14]。在高等教育中可讲授风险管理的方法,但应该意识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许多降低风险意识的因素,这些实践经验需要在安全教育中提到。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可将它与其他企业管理学理论和概念联系在一起。高等教育可对安全文化的方法、模型和指标进行教研,为未来企业良性安全文化的建设做好理论背景方面的准备。最后从战略角度看,石油安全的战略性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教育,全面统筹资源,积极构建石油高校安全教育新机制[15]。这就需要我们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从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同时也需要在金融和战略大环境下对安全教育制订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杰,李辰宇.基于我国石油化工生产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反思[J].化工管理,2019(34):110-111.

[2] 黄福堂.大庆油田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组成与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3(02):54-66.

[3] 张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措施探讨[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08):82+85.

[4] 仇振宁,高娜,张锋,芦敏江.石油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J].安全,2013,34(12):34-36.

[5] 杨建年,唐春燕.浅谈雷电灾害与石油储罐安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1):37-39.

[6] 宋晓东.原油储罐雷击危害及对策[J].安全技术,2008(5).

[7] 薛德枢.石油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6(05):45-47.

[8] 王海鹃.石油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略论[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3):121-122.

[9] 陈方.浅析石油企业安全教育[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3,13(09):51-52+55.

[10] 程玉龙.油库雷电火灾耦合致灾机理及防控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

[11] 朱建成.油库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9,18(06):9-12+9.

[12] 魏征.石油安全工程事故及應对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42(01):53-55.

[13] 周锋,阮桢.石油化工储罐火灾事故统计与分析[C]//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6:30-32.

[14] 王卫平,李旗,李晓磊.石油安全教育的新要求[J].石油教育,2012(05):48-52.

[15] 曹晓飞.石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新路径——以石油安全教育为切入点[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6):99-104.

作者简介:纪国法,男,1985年生,博士,长江大学副教授,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立项项目(项目名称:《工程伦理》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编号:YAL202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