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旻昱
摘要:疫情爆发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因为疫情加重了就业焦虑,有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焦虑严重。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就业焦虑的大学生,疫情会加重了其就业焦虑程度。疫情后就业焦虑程度,其中8.4%的大学生选择非常严重,20.5%的大学生选择比较严重;选择一般严重的占46.4%。在生理和行为表现上,有45%的大学生存在失眠、心慌、神经紧张、烦躁等症状。对于疫情是否加重大学生就业焦虑,选择同意的大学生比例是35.98%,选择非常同意的大学生比例是7.95%,两者的比例为44%。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对策
引言
當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和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连年增长,高等教育的普及导致毕业生人数增长,随之也给就业带来严峻的挑战。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突破900万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当下,95后和00后高校毕业生已经陆续进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和70后、80后相比,他们成长于移动互联网发展成熟的时代,信息化素养更高,视野更加开拓,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在良好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更加追求自我发展和内心热爱。在就业市场中,新一代高校毕业生不再把传统就业观念看中的“稳定”和“高薪酬”因素作为择业的首要关注点。他们在择业过程中更关注兴趣与工作的匹配。用人单位反映近年来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离职率逐渐上升,工作稳定性越来越差。同时“高期望”、“慢就业”的情况也变得更加普遍。
一、后疫情时期高校就业工作困境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会议、视频会议,会议中特别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人,创下了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新高。外加2019届、2020届“考研二战”“考公二战”、辞职再就业的人数,预计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超过千万。因为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国内产业转型加速,国外市场需求缩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出现了一批新增失业人口,这些失业人口成为新的求职者不断涌入就业市场,拥有着成熟工作经验的新增求职人群,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特殊的优势,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这将进一步加剧就业市场的竞争。为了应对2020年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局面,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比上一年扩招18.9万人,2020年高校专升本同比上一年增加32.2万人,同时还实施了第二学生学位、科研助理等推进就业的短期政策。这将导致2021年、2022年涌向就业市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2年里,后疫情时期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二)毕业生职业目标不清,前期准备不足
部分学生职业目标、职业道路不明确,到了就业择业的阶段仍处于规划选择的迷茫期,难以认清自我,一方面会导致盲目乐观,没有认清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过于悲观,畏惧于做出明确的就业选择,两方面皆会引起就业准备不足的问题,使学生缺乏心理准备和基本的就业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政府支持政策的影响
重大国策或战略的制定与发布,国家对于不同领域、产业的扶持,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的就业工作。伴随着“十四五”规划的不断深入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发展,国家针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大环境,从不同角度进行范围性的宏观调控,例如高校毕业生帮扶政策,在地区人才引进、人才落户、待遇补贴、岗位扩增、权益保障、服务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各省市依据本地的发展规划也有针对性地出台保障性政策,例如,陕西省针对人才落户、人才就业补贴、特岗增设等方面提供多种形式的补贴,厦门市海沧区针对人才就业补贴、实习补贴、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高校毕业生个人的选择和方向。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建议
(一)创新工作方法适应“云就业”要求
疫情的突然爆发,加速了互联网线上招聘的应用和普及,全面开启了“云就业”工作模式,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多数高校就业工作者和大学毕业生,思想和行动还停留在以往线下就业和求职的惯性中,不能迅速做出改变,很好适应“云就业”的工作要求,还在通过邮寄方式处理大量的就业手续文件,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事务线上办理流程,打造高效快捷的“零接触、一站式”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部就业手续线上办理,以及全部纸质证明和手续材料的数字化,节省学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时间成本。高校辅导员须要主动适应线上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要求,针对网络招聘的全新特点和注意事项,采取形式多样的线上渠道,对毕业生进行反复宣讲和指导,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互联网求职。
(二)学生层面加强个人能力
做好职业规划,尽早确定目标。学生应在大一大二学年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并进行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尽早确定职业目标。学生从自身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基础,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到毕业生阶段就可以避免盲目跟风、临时抱佛脚等情况的出现。此外,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焦虑。学生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夯实基础,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竞争力。此外,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有了夯实的专业知识做背景,在毕业求职时会大大减小就业焦虑的产生。进入毕业年级的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业知识,搜寻就业信息,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三)扩大企业吸纳规模
随着疫情防控趋向常态的发展,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扩大企业吸纳规模的宏观调控建议,要求国有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加大人才吸纳规模。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提出鼓励个体经营发展、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并强调,鼓励劳动者创办小规模经济实体,合理设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规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
(四)整合就业平台资源,合理推广就业信息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资源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成为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重要通道之一,“云面试”“云宣讲”“云指导”“云签约”等招聘形式的普及化,进一步说明就业信息整合与获取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整合平台,能够提高毕业生自身专业与岗位的匹配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总体就业质量。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大数据运用已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辅导员掌握最新的就业数据与信息,不仅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就业创业,也可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效率与质量,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就业大环境的冲击,改善学生难就业、慢就业的现状。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其对就业平台资源的整合至关重要。辅导员应结合所带学生的专业,有选择地整合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平台资源,更好地向学生分析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类型,准确了解用人单位招聘標准的上下限,通过对行业中不同单位的招聘需求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合理分发就业信息,精准施策提供就业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就业招聘信息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平台经济企业和灵活用工平台的合作
各高校要加强离校之后的就业状况跟踪服务,及时了解灵活就业学生的状况。灵活就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通过设计一套灵活就业毕业生专项跟踪调查问卷,建立灵活就业跟踪机制,动态更新灵活就业学生的去向。灵活就业学生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了有一定体量的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灵活就业后,选择退出灵活就业重新寻找全日制工作。对于高校而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包括办理签约手续和各类相关就业业务等。通过教育主管和人社部门与灵活用工平台搭建合作机制,用大数据匹配、大数据协同管理和治理,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跟踪、统计、监测和研究体系,使新技术、新业态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得到肯定并纳入统计。同时,加强学术研究,吸引更多的学者和专家进行分析和研究,助力新业态灵活就业的成长和优化。
结束语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意味着辅导员与毕业生接触的时间更长,辅导员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要更早进行。首先,应更早介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加强毕业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强化锻炼学生的应聘就职技巧,提高其在简历设计、沟通交流、书面写作、面试形象等方面的水平;最后,督促学生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注重对专业能力细节方面的打磨,从而更好地应对用人单位对岗位专业技术能力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应聘录取率与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陶龙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J].才智,2021(28):7-9.
[2]杨萌,伏文艳.疫情影响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师,2021(13):119-120.
[3]徐明宇.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6):67-69.
[4]侯文哲.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20(22):22-24.
[5]赵恒,邵彬彬,高仓健.后疫情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04):70-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