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友生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且内涵丰富的大国,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进行的方针,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教育,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栋梁。小学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也是人们日后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较多的科目,在语文的教学中,蕴含了许多的元素和思想,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术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劳动是中国人民的宝贵品质。教师需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的思想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综合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思想;新课标背景
俗话说:“劳动最光荣”。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倡导这种质朴的品质,时代的进步虽然推动人们的生活向前发展,但是许多质朴的精神与品质却在流逝,劳动的观念逐渐淡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劳动思想,引导学生发扬劳动精神,教师需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白劳动是什么,并且养成日常劳动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综合的拓展,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作为小学阶段的一名优秀语文教师,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展开语文教学与劳动思想教学的结合,并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结合语文课本内容,展开劳动教学的拓展
语文教学博大精深,在语文的课本中就有许多优秀的文章,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思想提升,让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展开劳动教育时,可以有意识的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本中得到额外的思想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得到全面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蜂蜜》的教学时,可以先针对课本中的主线进行讲解,通过故事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讲述的内容,明白了蜂蜜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明白了蜜蜂能够准确无误地飞回家,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就是在展开完整的课本教学之后,可以進行额外的拓展,以蜜蜂为主体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对于蜂蜜有什么认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回答辛勤的小蜜蜂。之后,教师可以在引入一些蜜蜂辛勤的事例来让学生学习小蜜蜂的劳动。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劳动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的价值。
二、借助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劳动
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建立仅仅依靠教师是不够的,学生在家中的状态更能体现出劳动意识。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明白劳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怎样的教学意义。让家长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些劳动的环节,让孩子能够提升自主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思想的塑造。
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家长群,在群里为家长普及一些正确教育学生的方式,并将现代社会的教育政策传达给家长,希望家长能够正确对待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教师要纠正家长“读书学习第一位”的观念,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当日学习的语文课本来展开一些劳动的活动,让家长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完成语文和劳动相关的作业。在这样的作业中,孩子不仅能够认真的完成,而且还可以提升孩子的劳动意识。在家长的参与下,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语文学习意识,达到综合教学的效果。
三、结合活动来拓展学生思想,丰富劳动意识
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当日学习的语文课本来展开一些劳动的活动,让家长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完成语文和劳动相关的作业。在这样的作业中,孩子不仅能够认真的完成,而且还可以提升孩子的劳动意识。在家长的参与下,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语文学习意识,达到综合教学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结合手抄报来让学生进行劳动的绘制,可以涉及一些劳动相关的作品和书籍,通过插画和文字来展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参与劳动,如种树、捡垃圾、打扫卫生等等,看看谁的劳动更多,谁的劳动更有价值,大家一起相互讨论。或者,教师可以采取阅读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寻找关于劳动主题的书籍,并进行阅读。大家以小组的方式相互讨论,看看劳动到底是什么,劳动的方式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明白劳动的价值,以综合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建设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品行培养。语文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科目,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插入劳动的元素。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先进的思想,以多样化的方式来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上述方式的实施和展开,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劳动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用心倾注,让师爱渗透与有效管理相依相伴——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探索与思考[J].黄钰珊.中华少年.2017(09)
[2]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J]. 姚玉菊.课程教育研究. 2017(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