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4-08-31

李小红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黄金期,此时他们的三观可塑性相对较强。当前,全国及社会各界正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中的德育环节,德育对中小学生的品格、素养发展都具有重要性。该文主要是对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可行性的探讨,期望将德育教育可以切实落实在音乐教学始末上,使孩子们在德育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音乐学科德育;德育教育;教育教学可行性;

前言:音乐的教育功能具有感染力和贯彻性极强的特性,能够更有效地將理论化的,或口头输入型的道德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生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课程德育实施方式,理应是促进课程发展的一种较有优势的手段。下面具体论述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一、生活德育情境创设法情境教学法

作为音乐教师,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立一些以学生的生活场景与学习环境为主要素材,创设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特点的日常生活情境。这样的做法想要顺利开展,必然是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亲身感受后,再由教师的带领下层层深入。

作为音乐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人物故事,结合现实生活场景,营造一个日常生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音乐课堂中可以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他们的语言以及同学之间的协调合作,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这样做能使得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一定程度的触动,在相互的情感碰撞之下,培养学生自我思考,探索的能力。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以及德育的意义。最终会使他们产生独立的自我意识,生成自我教育与发展的能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类音乐课堂

比如小学六年级上册第9课《多彩的乡音》中的《盼红军》,此课文最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感受这首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表达着人民期盼红军早日到达的迫切情绪,并幻想着红军到达时的舒心与快慰,从而激发学生对革命斗争的责任心、、使命感,最后贯彻爱国主义德育教育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才是核心的因素,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以及不确定性,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对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做出有可能的预判,并且能在这个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做教师已经预先设计好的选择。

三、人生观教育类音乐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做到能够随机应变,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创设一个适当的生活化的学科德育教育情境。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相互感染,共同进步。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学科德育教育在课堂里的贯彻更具有凝聚力,让学生自发向往德育实践。

教师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德育实践的能力,有了能力学生更热衷于主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音乐教师们若是能够充分且合理地运用这些生活化的德育因素,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定会获得卓有成效的德育成果。

四、关注从音乐课堂中衍生出的德育艺术活动

德育艺术活动是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呈现德育效果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音乐课堂的延展。德育艺术活动具有多样性、主体性以及实践性等多种特点,音乐教师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让学生在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从音乐课堂中衍生出的艺术活动,它的方式多种多样。合唱团就是一个来自音乐课堂的衍生艺术活动。这种集体性与参与性强的艺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科德育教育贯彻。这个艺术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能给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自信。

五、提倡家校音乐联动,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实践性强,能够进行拓展的艺术团队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所以家校之间的音乐联动,是一个可实行的方式。家校音乐联动,需要学校将家长请进音乐课堂让家长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如何能够更好地提升孩子的素质,使其不再盲目。当今的生活更为便利,家校的联动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且便捷,两者之间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更有效的互动。

比如,家长们可以参与学生们的“线上音乐课堂”,音乐课堂采用直播或者录播的模式,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参与进来。音乐老师们可以借助网络开放评论平台,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老师们可以策划家长与学生能够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引入德育内容,强化学生道德素养实时与家长们进行线上互动。这样的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更大的学习自信心,也能让家长对学生的学科德育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若是能够通过多次且多样化的家校音乐联动,将会促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将更加和谐,形成有效的德育合力,从而共同推动此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语:针对祖国未来的年轻力量的德育教育工作,落在了各个学校以及每位教育者们的肩膀上。音乐作为与小学生情感表达最亲近的学科之一,过去“喊口号”式的,单一化的德育方式已然不能够适应在当今社会生活状态下的学生们了。所以我们必须从学校,教师,课堂,家庭等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环境下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高羽. 营"艺术"课堂,觅"德育"空间——浅谈小学音乐与德育教育整合探究[J]. 中国周刊, 2020(6):1.

[2]张羽妙.小学高段合唱团音准训练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2018(33):142-143.

[3]贾敬文.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教育之我见[J]. 20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