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郑祯祯
摘要:随着学生的逐渐成熟,教师的角色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特别是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课程会涉及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个人成长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更有利于学生道德的养成和人格的塑造。传统的课堂提问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缺乏创造性,在这种提问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通常不高。教师想用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必须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入手,提出了道德与法治改进初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心理视角;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堂提问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概念,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因此课堂提问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问题设计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内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根据初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好这几个策略。
一、立足课程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课堂提问也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上,立足于课程的重点,结合学生理解的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太多,且指向不够明确,学生很难抓住哪一部分是重点。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要求学生理解友谊的概念。初一年级的学生感情丰富,对于一提到友谊,学生有着说不完的话。如果学生在这一个环节过度兴奋,从一种学习的状态进入到了“看热闹”的状态,那就不利于课程重点问题的把握。教师要学会控制课堂,让学生把精力留在解决重要的问题上。比如,本课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友谊的三种特质。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友谊最重要的特点,学生往往会讲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友谊的特点,常常答非所问。因此,教师要理解课程目标背后要求学生提升哪些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它要求学生有概括的能力,而不能仅仅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分享。因此,在提问前,教师要对“怎样归纳特点”进行简要解说明,然后在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现存的问题是,教师不注重问题提出的顺序和概念的阐释,提出问题的方式比较直接,学生要不然就是摸不着头脑,要不然就是答非所问。这样的模式,即使学生很积极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也很难起到推进课堂的作用。因此,课堂提问的设置也要讲究效率,要考虑问题设置的优先级程度,优先重要的、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展开作答之前,要将提问中的概念阐释清楚,初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认知能力也不同于成人。因此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设置问题。
二、注重启发引导,增强学生自信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与其他的科目不同,它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重视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与情感的回应。因此,这样的课堂更需要学生踊跃地参与,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这个目标常常和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特点有冲突。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常常比较敏感,有一些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事实上,课堂问题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给出一个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点评、同学的回应这一系列过程来让学生了解自己。因此解决学生“不敢说”的问题非常重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既要重视问题设置的技巧,又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开口。学生不自信的根源是“害怕回答错”,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增加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好的答案。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七课要求学生理解亲情。“亲情”的概念与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来“分享”自己和情人的小故事,谈谈他们对亲情的理解。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述就可以了。在学生作答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回应,帮助孩子继续讲下去。这种分享型的答案,不仅是一次课堂回答,也是学生自己和自己的一次对话,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们也会真正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
三、重视思辨能力,避免学生从众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从众心理,在回答课堂问题的时候喜欢人云亦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许多问题要求学生既看到“利”也要看到“弊”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辩证思考。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经常发现班级里的同学总是被先回答问题的学生牵着鼻子走,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这个时候,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时,也要考虑其他同学的反应,要暗示学生问题的答案不只有这一种,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以七年级上册课本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挫折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本身是一种矛盾,通过课堂问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因为挫折而失落是正常的,又要让学生明白挫折也可以成就人。对于学生来说,学会这样的辩证分析法并不容易,学生对挫折大多只有一种或是“喜欢”或是讨厌“的态度。这时候就考验教师的引导能力了,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经历过的挫折,讲讲挫折对自己的打击。在此之后,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从挫折中恢复的经历。因此学生思考”经历过挫折自己得到了哪些成长?,从而让学生从自己或者别人的经历中学会辩证看待挫折。也可以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向学生展示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学生比較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感受,以及他人面对困难的策略之间的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经历中学会辩证思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堂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特殊责任,学生道德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之后发自内心地认同。因此,这一学科更加讲究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在课堂问答中学习和提升。刚刚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够成熟,在心理上有很多特质,比如说敏感缺乏自信,喜欢盲从缺乏主见,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也要从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出发,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循循善诱,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兰.从心理视角看初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改进[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104.
[2]张小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1.
[3]范艳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延安大学,2020.
21785017053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