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钟华

摘要:现阶段,数学教师已经创新出许多教学形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其要求教师在完全吃透课本内容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能让学生去探索的问題,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白哪些思路是错误的,哪些思路是正确的,该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等,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将问题解答出来,并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本道题所涉及知识点的印象,进而让学生拥有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摆在小学数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在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小学生在面对抽象化、概念化和逻辑性相对较强的内容时无法有效地理解,知识在小学学生眼中云山雾绕、模糊不清。学生在理解上尚有困难,更不必提应用,教师这时就需要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入相应的生活片段,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和核心进行延伸和教育,让学生可以迅速地掌握要点、了解核心,进而做出反应。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时能高效掌握教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同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为元旦活动进行节目的准备,并让学生进行了投筛子的游戏活动,在筛子上标注不同的数字,在数字上面同时标注唱歌、跳舞、模仿、朗诵等游戏活动,在学生进行表演前,让学生大胆设想自己会抽到什么节目,在学生投筛子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的和投掷的结果是否一致,并且让学生说明原因,学生提出会有多种可能,并且将自己投掷的几次结果进行记录,学生记录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向教师提问。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可能性的概念讲解。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教学,并对学生进行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积极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探究。

二、创设探究性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探究性的问题,能对学生的学习偏好、求知欲进行了解,避免出现过于深奥的问题。同时教师创设的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和直观,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并同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悬念,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究,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得到有效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的家在学校的哪个位置?”“你们家书桌在床的哪个位置?”然后教师展示学校的平面图,引导学生探究学校的每个教学楼都在操场的什么位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为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来感知,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9人1组来创建九宫格,帮助学生先找到北方后,引导站在中间的同学分别说出其余同学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并说出小组中分别描述不同方位的学生都是谁,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结合实际问题,并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进行问题的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动手操作性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并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创设实践操作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与掌握教学内容,高效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平行四边形”时,首先教师进行课程的导入:我们刚学习了什么是平行,现在老师在你桌子上放了一张练习纸,请你验证一下这一组是平行线吗?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接着对学生说:那我们想一想如果在这组平行线上再画一组平行线与它相交,会围成怎样的图形呢,你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尝试画出,教师在学生画好后投放在投影仪上展示。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点,并且借助三角尺进行平移与量角来验证学生所画的图形,并进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总结。学生掌握后,教师同样采用创设操作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创设操作性的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

四、创设情境趣味性问题

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充分激发是一大前提。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种,而在现代,较为有效的方法中,既有传统课堂教学就存在的游戏教学法,也有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中,前者相当契合小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色,而后者则能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和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多种方法,以切实提高问题情境趣味性,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这一节时,教师以线上的微课为问题情境,搭配着具有童趣的卡通图画,可以构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数字和符号居民,他们生活了很长时间,但由于人太多了,所以免不了产生一些矛盾。一次,加号、减号和乘号、除号又吵起来了,它们接到一份合作任务:求出32+5-6×6÷3的结果。其中,加号和减号说:“我们在前面,我们先算。”乘号和除号说:“我们先算,我们比你们厉害?”请问加号、减号和乘号、除号谁说得对,如果要逆转这一结果,又该如何做呢?由于是以信息技术导入的动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也将抽象的四则运算顺序“转接”到具体、生动的形象上,学生注意力被这个新奇的故事充分吸引,他们舍不得开小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主动性也更高。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有效提高了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营造了生动的情境氛围,为之后的高效探究及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合乎小学教学的实践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分析,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王静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48.

[2]李玉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38):111.

12115005112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