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时间:2024-08-31

白银琴

摘要:生活化教学即从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严苛,这就需要教育从自身整体发展趋势做出适应性调整,目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数学教学改革的新举措。生活化情景教学,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首先,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图画或音乐等直观的展示方式却很有兴趣。但数学是抽象性较强,分析与研究性极高的学科,小学生学起来很枯燥。生活化教学在数学知识中融入生活事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同时,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物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领悟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广泛,包含的内容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有极高的理解与领悟能力。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数学课堂教学是基础,掌握规律正确答题才是最终目的,此时培养自主思考与学习意识是关键。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背景,促进感性认知

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导入环节的生活化,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数学知识的积累也比较匮乏。而生活化的导入方式,则可以将单一、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活背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与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感性认知。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这节课主要讲解了有余数的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过程,我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分东西”的场景。我对学生说:如果有10支铅笔,每人分3支,那么会出现几种结果呢?”结合这个场景,我又设计了几个具体的问题:(1)分给2个人之后,一共分了几支铅笔?还剩下几支铅笔?剩下的铅笔还可以继续分吗?(2)分给3个人之后,还剩下几支铅笔?剩下的铅笔还可以继续分吗?(3)如果10支铅笔每人分4支、5支,那么结果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4)上述分铅笔的过程是否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算式中的每个要素分别有怎样的数学含义?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学生结合这一场景进行了举一反三,进一步思考了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场景。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比除数要小,并且初步认识了相应的除法算式的写法。

(二)基于生活实际,打造活跃的教学课堂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打造生动、新颖、易于理解的数学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物件和内容可以信手拈来。以《时、分、秒》第一課时为例,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一个时钟。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时钟进行了整体观察,从而使学生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帮助学生学习了不同指针的作用,以此来使学生认识了整时,从而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其次,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游戏化的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任意提出一个时间,学生需要快速将指针拨到相应的时刻。完成游戏后,回答正确次数最多的学生获得胜利。同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对钟表进行观察和操作,以此来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最终,在这种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和记忆。

(三)生活化情境设计

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情境的方法,丰富课堂内容,为学习知识增添色彩。以“元角分”为例,设计“超市小活动”,学生分别扮演卖菜的老板和买菜的人,因为价格不同,所以需要支付的金额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完成对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因为设计的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将更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心,通过比赛游戏、抢答环节增强其参与度,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思考。

(四)生活化学具导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提升其学习兴趣。同样以《时、分、秒》为例,完成这一节章节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时间”相关的知识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任务:记录自己任意一天的时间表,观察自己做每件事的时刻及所用时间。完成时间表的绘制之后,思考自己是否存在浪费时间的行为,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调整。最终,通过生活化的练习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内化,并且优化了学生的时间观念。由此可见,在数学课程中,课后练习生活化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关键”的概念,恢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他们的角色,首先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与课本内容充分结合,然后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教育,学生可以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和更好地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红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家长,2021(18):24-25.

[2]毕迎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8):82-83.

[3]周爱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科普童话,2019(33):105.

备注:此文是《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相关论文

32475019082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