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对策

时间:2024-08-31

马叶秋

摘要:在高中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明确教育培养方向。同时,在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时,教师要注重方法和技巧,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功效。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问题分析;辅导对策

引言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环境极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中学生会接触到更复杂的社会信息,并且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学生往往会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与实践造成特定的影响。因而,素质教育理念要求高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心理问题并疏导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始终以良好的心理环境投入学习与成长实践环节之中去,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生心理问题分析

首先部分班主任教师未能切实地引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所导致的,教师依然过分注重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而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导致班主任教师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不能切实地做出针对性的策略以辅助学生的心理环境建设。

其次,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还存在着班主任心理教育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教学策略亟待完善的问题。这使得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流程化与模式化,难以真正聚焦于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最终心理健康教育沦为机械的教育环节,难以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环境的实际作用。

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对策

(一)构建班级和谐集体发展氛围

高中班级集体是学生在高中生活中的重要成长环境,一个和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能够更好的从客观层面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能够始终在和谐的个体关系之中得到关爱,并在互相帮助的协同班级集体实践之中感到温暖,以此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实践活动,向学生提出集体的实践目标,以此协调学生开展协同实践。这将在集体互动模式下不断拉近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真正为学生创造出和谐的心理发展环境。

例如: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在班级中制定了班级平均成绩的提升目标,并组织学生开展了平均成绩发展活动。这一活动将对班级学生集体每次测试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并以趋势明显的折线图的方式表现出来,突出显示集体成绩的进步与退步情况,并根据实情对集体进行实际的奖惩。通过统计活动的开展以及奖惩机制的建立,班级学生将在集体目标的作用下形成集体荣誉感,这将促进学生为了班级集体的荣誉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之中去,并主动形成相互帮助的协同关系,在互助模式下促进班级每个学生的积极学习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将在互相帮助的作用下更加紧密,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真正构建了具有凝聚力的班级体系,在感受协同过程与同学温暖的帮助作用下,学生将在集体中始终以良好的心理环境步入成长的道路之上。

(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减负实践

紧张的学习节奏以及日益严峻的学习形势加之不断增多的学习任务,综合起来带给了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减负实践,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并滋生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实践之中,教师还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减负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模式下做到劳逸结合,科学减轻学习负担。例如: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笔者常常利用大课间的时间,组织班级学生集体走出教室,来到室外的开阔地带展开一系列运动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暂时放下学习,使身体与大脑都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整。在笔者的组织与协调作用下,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实践参与调整自己紧张的学习节奏,并使得学习压力在运动对心理的协调作用下得到极大地减弱。在大课间时间中,笔者还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到趣味性的竞赛游戏活动之中,以此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建立起更为积极地互动关系,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一步得到心理环境的调整,使学生更高效地减轻心理负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辅助学生解决青春期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逐渐对外部世界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与此同时,高中生也会面临青春期的一些烦恼,这些都十分正常。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在综合了解学生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教师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正确处理与同学的人际关系,顺利解决青春期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健康成长。高中生由于性发育迅速成熟,但性心理仍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所以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会想要寻找倾诉的对象,这就容易使学生陷入“早恋”的苦恼而无法自拔。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存在这种状况十分普遍,不要過多地责怪学生,而要采取正确的疏导方法。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困惑”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入“早恋”这个话题,和学生一同探讨这个问题。学生一开始会有所顾虑,参与讨论的兴致不高。随着讨论慢慢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有不少学生会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要善于聆听,并在适当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习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学生合适的心理引导和必要的心理疏导。这不仅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适应日常学习生活,还能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冉晓芳.高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6(10):230-230.

[2]刘旭,王铁春.刍议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0):235-235.

[3]林兴安.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1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