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4-04-24

陈艺丹 周慧

摘  要: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心之所向。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现实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持续推进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厘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内在逻辑基础上,明确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     区域差距     城乡差距

一、引言

国家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逐步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生民权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基本公共服务经历了“提供”“兜底”“高质”“人人可及”“人人平等”“人人满意”的发展历程,“均等化”的内涵也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因此,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

现有文献主要针对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某一具体维度展开研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间供给存在失衡现象,其中城乡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呈递减趋势,且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宋佳莹等(2023)指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对于隔代照顾在时间照顾和经济照顾上存在不同的效用并且存在城乡及性别的异质性。马飞等(2023)发现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地区间的收入差异产生不同影响。姜晓萍等(2022)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取得成就与发展经验方面入手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行阐述。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深入分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内涵具有时代特征,其基本性质是以民生为导向,根本目的是解决人民现实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机会均等,意味着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向全体人民群众提供具有平等性、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其内涵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允许政府在城乡、区域间提供公共服务时存在差异,但是不可冲破底线;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其评判标准也应由人民群众从数量、质量及满意度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二)共同富裕基本内涵

“共同”意味着公平公正,即全体人民有机会平等地享受一切权力。由于每个地区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都存在差异,单纯地追求整齐划一的同步、同等、同时富裕,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也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富裕”意味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次的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从过去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发展到包括物质、法制、环境等各个方面。面对人民群众新的需求,亟需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解决相对贫困的核心抓手

虽然我国已经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可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在改善相对贫困过程中,根据帕累托改进原则,在不降低发达地区、城市地区社会福利水平下提升相对落后地区、乡村地区的福利水平,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重要抓手。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激励下对弱势群体有兜底作用,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向农村地区输送公共资源,全方位地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档次,从根本上改变脱贫者思想观念,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可见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随着该战略的实施,在物质水平相对提高的情况下,农民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强,但实际上农村高质量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却相对短缺,因此提高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这一问题的缓解。首先,基本公共服务降低了消费者消费门槛,使低收入者在现有同等消费价格下有了消费的可能,拉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其次,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的改善,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农民由单纯依靠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身体劳动为辅,提高了收入水平,进而反向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进了乡村人民福祉。

(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根据帕累托改进的原则,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越广,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成员就越多,均等化程度就越高,越有利于提升整体福利水平。首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更多的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投向农村,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合理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扭转资金技术等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共同富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存在非均等化现象,一方面政府作为主体存在“供给不均”,另一方面公众作为客体存在“机会不均、消费不均”。基本公共服务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两大特征,非竞争性会使消费者增加消费需求,扩大消费欲望,非排他性则会使消费者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倾向。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两个特性,现实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发展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失衡现象,导致地区间政府的财力支持存在差距,进而影响区域间政府职能发挥,造成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拉大。如今城市已成为各地区发展中心,城市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时获得了极大满足甚至可能存在供给过剩现象,反观农村地区甚至更加落后的山区,多项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处于不达标或缺失状态,如在教育方面,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较城市地区相对落后,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偏向于单一化,这与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矛盾。

(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资金技术支持

首先,农村发展融资渠道窄。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来源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且各级财政支出有限,无法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政府对乡镇地区投资更关注的是其财政支出是否可以带来更多资金回报,政府的这种功利性势必会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制约。其次,筹资机制不健全。在农村地区主要采用一事一议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用水安全、路况修缮等问题,但由于取消了农业税,投工投劳的量降低,民众生产积极性减弱。

(三)农民工难以享受同等化基本公共服务

步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从依赖丰富劳动力转变为依靠高精尖人才,只有将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农村优质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聚集,一部分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留在农村,缺乏生产能力,无形之中加剧了城乡差距。目前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口,由于高房价等问题仍无法解决当地户口问题,在享受社会福利等方面与本地居民有明显差别,同一城镇中不同人群间也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

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

(一)实行户籍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贯彻公共服务平等化均衡化原则,便要对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根据不同城市规模、发展状况实施不同城市落户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在城市更快适应并开展就业,促进本地农民向本地市民化转变,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另一方面,实行城镇化过程中针对流动人口的居住证制度,并健全相应的管理反映系统,以便更好掌握外来流动人口的住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同时让外来人口有表达诉求的渠道,有机会与当地社区居民享有同等福利,以便满足外来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缩小农村人口、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合理地规划城乡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补齐城乡之间农村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村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之间资源差距拉大,农村老龄化现象加剧,与农村基本养老、医疗服务不匹配。首先,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定时定量增加资金、资源投入。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设施一体化道路建设,根据帕累托改进原则,在不弱化城市居民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注重公共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引导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扩展。其次,要监督农村地区对财政拨款正向流动,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使资金的投入有效满足农村村民的需求,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实现城乡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

(三)拓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融资渠道

为更好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拓展农村地区的投融资渠道,构建以政府部门财政支持为主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其一,政府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特色和发展前景,因地制宜调整其财政投入方向,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其二,促进社会组织与私人民办企业的发展,鼓励全民供给、全民管理,发挥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明确产权,吸引更多投资者入股,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其三,社会公众和审计部门等要自觉监督资金使用过程,避免地方政府乱用、滥用自身职能而不能合理有效地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每款资金都被用到刀刃上,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周锐,黄静.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么?——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22,(10).

[2]朱德云,刘慧.中国城乡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22,(10).

[3]宋佳瑩,王雅楠,高传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隔代抚育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3,37(2).

[4]马飞,杨思琳,徐妍.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23,37(1).

[5]姜晓萍,吴宝家.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历程、成就与经验[J]. 管理世界,2022,38(10).

[6]燕连福,毛丽霞.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旨归、面临问题和实践路径[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0(5).

[7]马海涛,文雨辰.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J]. 新疆财经,2022,(1).

[8]殷有超.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 特区经济,2018,(6).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