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4-08-31

庞兆荣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尤为重要。教育教学也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方面问题展开探讨。

小學数学的学习难度较低,但是对于初步系统接触数学学习的学生而言仍然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方式方法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不断进行自身的调整,以便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提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不少家长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纷纷让学生参与到奥数知识的学习中,奥数以数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发展创新,那么为了能够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自身的数学创新性思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法。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

首先,学生能否具备创新能力很大一方面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自身的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实现自身数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能够实现自身的改善。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并且能够做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创新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及时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展开教学方式的调整,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的一些奇思异想等,不破坏他们的想法,呵护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之处也能够很好地与学生展开探讨,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借助综合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探索新鲜的事物,教师需要在与学生展开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他们更希望的是自己去探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综合训练活动,充分发挥综合训练的相关作用,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的参加活动等,在活动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说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时,如“鸡和兔共有107只,兔子的脚数比鸡的脚数多56只,问题来了,鸡、兔各有多少只呢?大家思考一下,可以小组讨论的。”其中一个小组“你看这个问题的话,是不是就是题目说了,鸡脚数比兔子脚数少56只,那我们假设把鸡脚数补齐,需要的是56÷2=28只鸡,这样来看的话是不是鸡、兔一共135只啊?这样,鸡脚、兔脚一样多,但是鸡只数是兔子的2倍,这样,就可以分别求出兔和鸡的只数,即,兔:(107+56÷2)÷(1+2)=45(只);鸡: 107-45=62(只)”;另一个小组却反其道而行之,“兔子的脚数比鸡的脚数多56只,那么我们就从笼里移出一部分兔子,使兔子的脚数与鸡的脚数同样多,即移出的兔子数为56÷4=14(只),这时鸡兔总数为107-14=93(只),鸡只数是兔只数的2倍,这样求兔子只数列式为:(107-56÷4)÷(1+2)+56÷4=45(只),求鸡只数列式为107-45=62(只)”;“那我们还可以采取未知数的形式啊,把鸡的只数设成x,那么由题目可知兔的只数就是107-x,然后兔子四只脚的话,兔的脚数就是4(107-x);鸡的脚数是2x,就有,4ⅹ(107-x)-2x=56了,这样解得x=62 107-x=107-62=45 即,鸡有62只,兔有45只”

通过这样教学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2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经常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就像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到厘米尺和米尺,通过观察比较,以形成厘米与米的长度单位观念,理解厘米与米的换算是多少,更好地体会到1米=100cm。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讲解“大家想一下啊,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故事里的曹冲凭借自身的机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我相信我们班里的每一位小伙伴都可以媲美曹冲小朋友啊,那么老师的问题来了,哪位同学能够在我们只有厘米尺的前提下帮助老师测量出一班到三班的距离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啊。”“老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先用厘米尺来测量出脚板的长度进而再用脚板来量出两个班之间的距离啊。” “对,你回答的很棒啊,这是不是一种把较难测量的物体转化成了较为简便的形式呢?”在教师这样引导下,学生会出现很多新奇的想法,教师应当予以肯定与鼓励。

2.3注重发散思维

良好的发散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讲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的发散思考,举一反三,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及问题的巩固。比如说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以植树为基础,向学生逐渐扩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如果两端也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这是两端也栽树的情况下的计算方式,那么如果一端栽树而另一端不栽树呢?再有,如果两端都不栽树呢?”“老师,如果一端栽树而另一不栽树的话,间隔数跟棵数还是一样的,但是两端都不栽树的话,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了。”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呢?” “类似的问题是不是那个锯木头的问题啊?锯几次能够有几段木头?”“对!大家说的都很好啊,由此说明大家是经过仔细思考的了!”由一个问题进而引出其他的问题,加之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及时鼓励,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3.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教学的一个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引导他们探求新知识寻找新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尽可能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碧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J].家长,2021(23)

[2]钱怡.自省、自律、自得——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自”意识[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

[3]黎昭梅.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

[4]刘世琳.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知识缓存到知识再造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