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时间:2024-08-31

隆晏

摘要:在如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不单单要传授小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还需要注重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小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兴趣。文章针对体育核心素养和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有效的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和技能训练,还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体育运动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1体育核心素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核心素养的概念被提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终身发展,学生通过学习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品质。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

1.1运动认知能力

运动认知能力实质上就是学生的健康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时,除了要传授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外,同时还需要重点加强对小学生健康意识、体育兴趣的培养,促使小学生逐步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2健身实践能力

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小学生通过体育学习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地设置运动目标,并利用多样化运动项目的开展,来推动目标的实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训练,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都会有所提高,其自身实践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

1.3社会适应能力

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一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体育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正所谓教育要从小抓起,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集体运动等,以此训练和发展小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进而实现对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

2.1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保守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虽然很多教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还有部分教师观念较为保守,不注重自身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造成了一定影响。总的来看,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制订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课改提倡将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2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不够重视

现阶段,不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多学生认为,体育分数远远不如主要科目所占的比例大,有学生甚至觉得体育课就是玩耍和放松的,随着学习压力增加,学生不愿意在体育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他们可能会利用体育课学习其他课程。同时,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健康和体育的重要性认知比较薄弱,不了解终身体育的意义。

3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转变教育思维,重视体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仅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要求,而且强调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与此同时,体育课程大纲也规定了必要的体育项目,并要求必须要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或接触到更多的体育运动。为此,学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的體育设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引进更多专业的教学人才,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特征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此外,还要开发更多形式的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2注重教学质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生由于自我控制力较弱,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其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很容易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走神,导致体育学习效率较低。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并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教学方式和过程。此外,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从运动中感受到快乐,从而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3进行紧凑的课堂教学,保证教学安全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尽量在课前进行备课,掌握体育课的每个环节,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小学的体育课应该包括运动前热身、运动理论讲解、学生自主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每个环节,改变原有的松散的教学课堂,让每个学都在课堂中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受伤的概率,但只要教师做好足够的防护,就可以将这种概率降到最低,所以在运动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热身,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为学生讲解体育项目,交代运动注意事项,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过程时刻注意学生的状态,防止学生出现意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想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就必须保证课时数安排的合理性,并避免出现其他学科课占用的现象。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积极地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分层次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评价,并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国峰.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5):87.

[2]俞丽花.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129.

[3]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1):3-4.

[4]何茵.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7):603,6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