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高校“第二课堂”提升文科学生专业能力的探索

时间:2024-08-31

许春姝 张家奇 李传峰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在多年实践工作基础上,提出“五位一体”第二课堂建设模式。论述了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显专业活动特色,构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第二课堂建设模式的理念与对策。

关键词:第二课堂;专业能力;探索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和改进教育理念,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系、机制和模式。

在人才需求市场的倒逼作用下,要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融合的科学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第二课堂”逐步发展成为专业知识拓展与应用、专业实习和见习等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提高大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变得十分重要。

1.“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分析

1.1学生自我成长满意度调研

结合研究需要,在学生中开展“学生自我满意度调研”,调研一共设置了23个调研题目。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167人参与调研,其中男生3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2.75%,女生12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7.25%。

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中,对自己学习能力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2.57%,满意的占54.49%。对自己的学业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0.18%,满意的占56.89%。

调查了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情况,有47.90%的同学获得奖学金,有52.10%的同学没有获得过奖学金;

有71.26%的同学希望在大学中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有75.45%的同学希望在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64.67%的同学希望锻炼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有61.08%的同学希望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質。

在学生对自我成长满意度方面,有22.7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满意,有65.27%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成长满意,有11.98%的同学对自己的成长不满意,并且想迫切的提高自己的全局意识、人际交往、语言表达与文字写作能力。

1.2分析“第二课堂”建设存在问题

结合调研发展,学生对自我成长满意度较为乐观,但仍有部分同学的部分个人能力成长亟待解决,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方面也还存在需要提高的问题。

第一,活动频次与质量不均衡。目前,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化体育、学术讲座等活动,文化体育类活动开展较好,还有部分类别质量不高,没有真正达到活动的初衷和目标。

第二,部分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联性不足。许多活动以娱乐为主,缺乏专业的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因为第二课堂,特别是与学生专业有关的活动,需要专业的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但因相关激励措施缺位以及“重第一课堂、轻第二课堂”思想的影响,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远远不够。志愿活动科技含量也比较低。寒假与暑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受资金、场所等影响开展不到位,长期以来,第二课堂活动受活动经费以及固定活动场所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活动内涵建设不足。

2.创新“第二课堂”建设内容

“第二课堂”是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加强学生素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认真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构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第二课堂模式,将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认真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形成科学育人工作体系。

以“青马工程”引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结合团中央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托高校教师资源优势,引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以“青马工程”为引领,开展“四进四信”学习宣传主题团活,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理论学习、微党课大赛、七一入党宣誓等主题活动。借助党课教育开展理论学习,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认同。形成班级团支部党章学习小组、院级党课、校级党校三级教育网,实行支部书记讲党课制度。落实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建立党员寝室公示制度;固化党员爱心联系制度。

以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认知与服务社会。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活动,引导学生服务社会。

以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事课外技创新创业类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聘请企业人士、具有创业经验的校友来校讲座,为学生传授创新创业方面的新思路、新经验;利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做好创新创业知识的推送,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帮扶项目、创新创业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推动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环节;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省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科研项目,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实行项目管理等。

以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团体及个人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方向,制订寒暑假社会实践方案,积极引导文科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聘请学院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担任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教师,通过组建学生团队,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以品牌活动拓展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依托文科相关专业设置,积极建设专业社团,开展专业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情怀。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对文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例如辩论赛、普法宣传、心理健康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培养了人文素质,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3.完善“第二课堂”实施途径

整体规划布局,建立起多元的“第二课堂”活动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科学的“第二课堂”评价权重和统计方法对活动进行总结考核,采用学生评价、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采用出勤与效果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并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学院学生工作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建立起人财物三到位的保障机制。

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构建立体多层次的内容与平台。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从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社会实践、个性发展、人文关怀、蕴藉感情等发面入手,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以认识、普及、参与、提高为主线,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

加强组织领导,解决“第二课堂”实习实践与“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的脱节现象。着力解决“第二课堂活动”和“第一课堂教学”“两张皮”的脱节现象,不断完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管理和奖励机制;加强“第二课堂”与专业结合度。“第二课堂”开展要加强与“第一课堂”的专业相结合,少开展文娱性质的活动,多开展专业方向的拓展活动。

引入专业指导,加强专业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从校内外选聘既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又热爱学生工作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形成比较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对于指导教师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活动过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斯文.高校第二课堂“以本为本”的教育价值审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2):27-31.

[2]李丽,周广,臧欣昱.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4):112-116.

[3]罗海燕.高等教育阶段第二课堂的定位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3(13):12-13+41.

[4]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作者简介:许春姝(1976—),女,黑龙江拜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项目《基于专业型社团建设的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研究-以文科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DJY1825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