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鄂雪松
摘 要: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提高开发和深加工水平,努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乳品和羊绒生产加工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国家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全国人民提供绿色优质的农畜产品供给。
关键词:绿色 农畜产品 基地
扎兰屯市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麓和东北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创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资源禀赋,全市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大体上构成“七林二草一分田”的格局。人口43万人,由20个民族构成,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市域内生态系统完好,全市土地耕种面积359万亩,天然草场面积506万亩,森林面积1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04%,粮食年总产量突破25亿斤。境内主要河流47条,市域水资源总量约25亿立方米(占全区1/20)。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480-550毫米,无霜期年均123天。玉米、大豆、马铃薯、葵花等主导产业巩固提升,黑木耳、沙果、榛子、万寿菊、中草药、小笨鸡等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种养业生产格局,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富民强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扎兰屯市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有益经验
(一)科学编制产业规划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基地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主导品种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探索适应不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编制《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农牧业生产条件及特色产业布局,注重农牧业产业的带动性、效益性、特色性,重点围绕玉米、肉牛肉羊、设施农业、黑木耳、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快建设优质高效、高产出率和高商品率稳定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增强农牧业产业化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21年,黑木耳栽培达到2000万袋,成为呼伦贝尔黑木耳产业核心区;榛林面积100万亩,产量达到2000万斤,实现产值4亿元,成为内蒙古平榛主产区;沙果经济林15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产值达两亿元;中草药种植25000亩,年产中药材3600吨,年产值6450万元。
(二)稳步扩大产业规模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生产,做强传统产业与做大特色产业相结合,突出第一车间导向,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林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传统产业方面,着力打造玉米产业基地,2021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70万亩,带动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成为拉动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基地总面积达到5000亩,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逐步形成了以市郊为中心向周边乡镇扩展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格局。连续多年出台规模养殖场扶持政策,新建规模化养殖场630个,总数达到1000个,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生猪为主的标准化养殖基地,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470万头只,带动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扎兰屯市年交易牲畜8.5万头,年出售商品育肥牛1.6万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肉牛育肥基地,打造夯实了呼伦贝尔岭东牲畜交易市场,同时辅射到岭西牧业旗市,连接了东北地区以及河北,山东等地的牲畜贸易。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加工转化能力,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辐射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玉米、马铃薯、大豆、鲜奶等产业发展壮大,调动民间资本投资产业化经营,促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自建基地,培育自主品牌,促进粮、油、乳、肉、家禽、蔬菜、马铃薯、沙果、黑木耳、中草药等产业强势发展。全力打造玉米加工全产业链,建设大型氨基酸生产基地,截至2021年玉米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形成了每年220万吨玉米的加工能力,实现产值58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带动就业7000余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1家(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2家,呼伦贝尔市级18家),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的比例达到70﹪,农产品转化率达到 65%,农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的纯收入达到4600元。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着力培育规范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推动农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型、金融资金扶持型等多种方式,确保农企利益联结落到实处。大力推动园区振兴,将岭东工业开发区规划面积由6.7平方公里扩展到38.7平方公里,其中绿色农畜林精深加工区达到2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7%。以工业全区振兴为统领,深度谋划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培育壮大玉米、秸秆、小麦、油料、马铃薯、畜产品、木材等7个百万吨(头只)级的加工产业集群,切实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对利益联结机制中典型企业和模式。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形成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良好氛围。
(五)大力推广特色种养
持续做强做优黑木耳、沙果、榛子、小笨鸡等特色产业,提高结构调整层次和水平,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新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和无污染、无公害高營养的绿色食品,实现各类种养基地种植业为主向农牧并重转变。突出发展“一村一品”, 促进农牧业从增产转向提质,支撑带动农牧业步入内涵式发展轨道。积极打造以肉牛养殖场为核心的“一核多点”的现代牧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集生产集散、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辐射呼伦贝尔的蔬菜供应基地、食用菌基地。积极推进集农业生产、教育科研、生态观光、科研成果转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面向呼伦贝尔辐射东三省的苗木供应基地和苗木资源圃。通过“四园”辐射,高质量构筑绿色农业新体系,有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建成7个较大的黑木耳种植基地,5个沙果种植基地,3个中草药种植基地,2个甜玉米种植基地,2个杂粮种植基地,1个红辣椒种植基地。黑木耳产业建成1家食用菌研究所、7个种植基地,拥有多家黑木耳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全市食用菌产值超亿元。
(六)加快推进品牌建设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叫响绿色农牧业品牌,着力抓好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深度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持续壮大地域品牌。围绕打造自治区东部重要的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定位,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夯基地、调结构、促融合、育品牌、增活力上下功夫,落实“稳粮优经扩饲”和“减羊增牛增猪”战略,持续推进农业减化肥、减农药,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撑带动农牧业步入内涵式发展轨道。2021年“三品一标”认证总数90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扎兰屯市沙果被认定为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扎兰屯黑木耳凭借品牌强度769分、品牌价值2.58亿元上榜“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扎兰屯小米、扎兰屯大豆油成功入选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七)产品营销转型发展
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下,扎兰屯市加快电商产业布局,投资6500万元建成岭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青年创业孵化园、绿色产业电子商务体验馆等一批平台,成功引进了智慧乡村物流中心、杭州杰夫电商集团、北京布瑞克农信集团等知名电商企业,与苏宁易购、京东商城、阿里巴巴、腾讯公司等大型电商集团开展业务合作,引领农牧业迈入互联网大市场。利用产业优势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依托绿色产品电子商务体验馆,采取互联网+绿色食品模式,将来自河南、黑龙江、辽宁、湖北、山东、甘肃以及扎兰屯市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入体验馆,囊括了食品、饮品、粮食、农产品、山产品等上千种特色农畜产品全面进入电子平台,体验电商在线自主采购,拓展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引领和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发展。通过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建设,重点实施蒙东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电商快递物流园、智慧社区、互联网小镇等项目,积极推动腾讯为村、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平台落地,促进电子商务提档升级。规划建设岭东物流快递分拣中心,支持发展同城快递,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打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全市各类网店(微店)达到166家,电商企业达到50家,实现年交易额6.36亿元,产品上行线上直接销售额达到4500万元,以电商新业态为引领,商家、种养殖户通过网络平台把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农牧林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八)努力拓展贸易渠道
依托“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扩大产品外销,鼓励企业“走出去”,以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为突破口,借助扎兰屯市作为呼伦贝尔副中心城市、岭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尤其是地标产品“扎兰屯黑木耳”已纳入首批中欧互认清单,不断提升优质农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层次,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和现代营销手段,建立辐射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多层次营销网络,扩大辐射范围,攻占中高端市场,销往北京、上海、哈尔滨、河南等地。发挥扎兰屯市毗邻满洲里口岸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开拓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国际高端市场,推动外向型农牧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农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支持企业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合作,培育农畜林产品知名商标和著名品牌,通过参加域外各类农牧业展会,帮助企业迅速形成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助力农产品销售。
二、进一步推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结构,壮大优势产业
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发展一批高起点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行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树立典型,发挥引领作用
认真总结龙头企业与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民利益联结的经验做法,推广产业化联合体等紧密的利益联结形式,广泛宣传带动作用强、诚信履约好、联结模式有创新的典型企业,营造共同关注、充分认同、协力支持农企利益联结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发展,实施品牌战略
鼓励和支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品牌、创品牌、树品牌,调动各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推出具有地方特色、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保鲜、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程度,降低产品季节性缺陷,赋予产品较高的附加值,促进增产增效。
(四)搭建平台,畅通农超对接
整合农牧业、商务流通体系建设基金,大力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支持引导连锁商业企业以及农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农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农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
(五)加强监督,提高产品质量
坚持证前审查和证后监管并重,落实好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风险预警、产品公告等监管制度。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冒用、超范围、超期限使用标志等违法行为,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
(六)统筹规划,建立追溯制度
全面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应用,组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新认证企业纳入国家追溯平台,推动生产经营者積极参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逐步提升追溯产品影响力,提高消费者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 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 [R].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4,(10).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现代农牧业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 [R].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3,(9).
[3] 冯玉臻. 全力打造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J].人民周刊,2021,(5).
(作者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市绿色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