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4-08-31

杨柳

摘要: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倾向,通过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控制。在六大理论的基础上,培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战略息息相通。

关键词:美术;学生;审美

一、引言

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倾向,通过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控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幼儿的大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双手,甩掉无形的手套,让他们去做;解放幼儿的眼睛,敲碎有色眼镜,让他们去看;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论文范文;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

二、利用想象引领学生绘画

1、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小學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伴你高飞》一课中新授小鸟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制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一起飞翔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①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鸟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鸟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鸟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鸟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鸟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

2、小朋友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以《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一课为例。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等。听着听着,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形象来。故事对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我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

三、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审美能力的互补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的美的能力。同一题材的美术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不同,所以画面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色彩上,还是在想法上也完全不同。所以有他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评价的不一。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可能画得“很好”,但不应有“最好”。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臆断去评价。扼杀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让学生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解放幼儿的空间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界万物的形态,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还可到生活中观察建筑、环境设计等,运用照相机拍摄各种图片、对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各镜头进行定格引导幼儿去发现。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幅美丽的画。我们经常带着孩子来到田野、郊外、公园中尽情地嬉戏玩耍。春天,田野里草长花艳,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有的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试着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有的拾一片树叶,用指甲在树叶上作画;夏天,孩子们弄来泥巴,玩起了捏泥人的游戏;秋天呈现一片丰收景象,孩子们采集各种果实,用颜料、粘贴纸、皱纹纸等给瓜果打扮,将一个个瓜果变成了可爱、有趣的小娃娃、小动物;冬天,冰雪覆地,孩子们在野外打雪仗、堆雪人等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想象性、合作性、装扮性,从而使他们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六、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策略,领会“六大解放”的深刻含义,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学生读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