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中考创新培养模式

时间:2024-08-31

杨茂

摘要:为了推动职普通融,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北京推出高端贯通培养实验项目。经过6年的发展,作为一名贯通教师对贯通学段数学学科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创新制定教学目标,使贯通数学教育能够更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高端贯通、数学、教学改革

一、职业教育创新模式之贯通培养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传承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使命。职教体系日渐庞大与成熟,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逐渐建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2014年,北京市推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全部学业可获得本科学历。2021年,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在培养模式、招生专业、项目学校三方面进行优化,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学历、能力充分对应岗位需求,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适应高端贯通培养的数学教学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就算职业教育没有数学做基础,也很难开展其他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如食品绿色检验检疫、药品生物技术、计算机电工基础、风景园林制图等都是离不开数学这门课程。因而,数学在职业学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那么职业学校的数学又如何去教,如何去提高呢?特别面对高端贯通培养,为了满足本科职教的学生继续学习需求,对基础学段的数学教育制定了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几年来,通过对职业学校贯通培养项目数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贯通培养基础学段数学教育虽然与普通高中使用同一套教材,但课程标准、数学课教学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基础很好,学习兴趣浓。而对贯通培养的数学的定位应该作为一门非主课的重点学科,是为各类专业课服务的。贯通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些特点,本人认为需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数学知识教学的衔接

數学是前后连贯性很紧密的一个知识系统,因此,贯通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做好初中与贯通基础学段数学知识教学的衔接,缩短知识距离,以便学生顺利进入贯通培养数学的学习。如:初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与贯通数学知识一元二次不等式、抛物线、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都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教师要适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做到温故知新。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深入,在贯通培养基础学段学习中克服起步难,入门慢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根据专业需求准确把握贯通数学课的地位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做事,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取决于数学知识在该专业中的作用,以及在专业技能实践中的需要。高端贯通数学教学,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做了一定的增补与调整,尽可能的考虑了各专业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如:集合与逻辑用语、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要做重点讲解,因为这些知识对机械类专业、计算机专业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强烈的实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上认清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到数学课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3、注重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和利用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我国思想道德的建设。贯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文化类课程,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出发,将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贯穿到课程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发展需要与专业需求。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兴趣的为目的设计教学内容。以“对数与对数运算”这节课为例,结合数学历史引出对数的概念,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对数的由来。引入新课时介绍对数的发展背景。在新课讲授时,第一阶段:形成简化运算思想。第二阶段带领学生对数表进行探索。第三阶段:引入对数符号(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一节课中,经历了发明对数概念的历史过程,并再现了纳皮尔和布里斯发明对数的历史过。

4、实施分层教学

贯通学校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应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1)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不同目标的设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2)在授课过程中,从中,差生都能接受入手,采用不同的方法施教。对问题进行设计,分“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鼓励差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加做练习册和老师特编的思考题。或者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

参考文献

【1】蒋军军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措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21,(19),130-131

【2】李颖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数学教学案例 【J】卷宗 2021,(1),3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