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学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然而2010年出生以后的孩子出现不爱做家务,懒于劳动的不良习惯,更有甚者觉得劳动很丢人的家教思想。对此,笔者思考劳动教育又是否应该先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落实,从源头强化才是事关劳动教育良效和立德树人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 ;关键环节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少劳动,不劳动到机器智能劳动,从扫把到拖把到智能扫地机到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家庭偏重于单一看重孩子的学习和智体美方面的兴趣培育,而忽略劳育,甚至间接的个人家庭话题在看不起或者传递劳动不光荣的不良氛围,导致让孩子间接认为劳动不光彩,到不做和不会做家务。对此,中小学阶段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阶段,对其劳动教育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理论意义

查看相关的学者研究资料,不难发现有的学者在建国初期和国民经济恢复期主要是以单纯的体力劳动为主要载体的研究范畴,旨在倡导劳动奉献精神;而改革开放以后将劳动技能与劳动者的思想品质作为研究劳动教育对象进行考究。而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环,如何融入课程教学,继承爱劳动讲奉献的素养,拓宽教育理论范畴尤为重要。

(2)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探析,在实践应用方面可以进一步解决教育教学环节中,多久劳动教育缺失薄弱环节和现实劳动培育思想的引导。特别是在当前对劳动教育或者课程教学过程  和教学环节中对劳动教育 认识的偏颇 ,和家庭教育对劳动教育的错误思想认知,以及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缺乏,导致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成长成才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应有的作用。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层面对劳动教育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剖析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状况,以便进一步探析新的实践对策。

(1)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解为体力劳动

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劳动教育要让小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要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反观部门中小学固化于劳作,着重通过体力劳作进而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相关教育。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部门主科老师惯性思维通过体力劳动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课堂上强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行为,并未提及就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劳作收获体验和思想品德能力素质认识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的檫黑板、捡垃圾、摆板凳的劳动体验。

(2)中小学劳动教育固化为娱乐活动

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让小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具体劳动教育过程中,鉴于中小学学生游戏心理重,自制力差,教师也未及时从自主实践,积极总结,明辨分析,总结发言,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对中小学学生提供必要的积极帮助,劳动教育就会被固化为师生娱乐活动。

3.中小学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对中小学学生的素质能力培育事关重要。笔者通过分析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来探析中小学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1)优化劳动教育教学环境,宣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的决定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一条基本论断。反观传统劳动教育更多是局限于重智轻劳、有劳无教现象仍然层出,更无从谈及劳动素质提升。对此,学校要从两个方面宣传劳动教育,一方面从家长会入手,另一方面从学校教育主体教师身上以身作则。家长方面,学校应当与家长、社会形成合力,优化小学劳动教育环境,宣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转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其二从校园文化方面构建良好的劳动光荣宣讲,比如全校来宣传劳动人民的光辉事迹,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览,让全校师生继承优良传统,使优良的劳动传统发扬光大。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在学校预留空地培育劳作种植园、植物科技室等,提升劳动校园文化,形成“热爱劳动”的劳育观。

(2)挖掘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而丰富劳动教育融入教学实践形式

一要挖掘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比如:中学教材《文化生活》、《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都折射出对劳动价值观的宣传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伟大劳动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等。也可以利用雷锋、杨善洲等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劳动例子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思考21世纪还需要劳动奋斗精神和雷锋奉献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接受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劳动教育的知识和劳动光荣的观念真正入心入脑。二要研究劳动教育政策来丰富劳动教育融入教学实践形式。劳动教育政策规定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原则、环节和教育目标,也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贯彻学生道德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此,各相关学校要不断加强老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解读和学习,开设相关的课程与劳育活动。值得强调的是,所设課程与活动既不能死板、陈旧传统化,也会使师生产生抵触情绪,更不能只口号,拘形式,而应把相关劳动教育政策的宣讲和教辅人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总之,通过将形式多样的课程与劳育活动开展,并结合教辅工作者的具体实际,才能深入领悟新时代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的本质与目标,进而引领中小学核心素质的建构和劳动价值观的重塑。

参考文献:

[1]《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王晓南,2020年5月。

[2]《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李雅洁,2020年6月。

[3]李超. 当代中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李红. 高中生劳动观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赵洋洋.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19.

[6]丁文杰. 1949-1989 年:劳动教育的演变历程及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5.3.

[7]胡杨,王滨. 新时代劳动观教育:价值指向、认识基础与逻辑理路[J].沈阳大学学报

[8]刘向兵,李珂,彭维峰. 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现实针对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9]曾静.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探析[J].现代交际,2019(09).

[10]谈俊. 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研究[J].教育参考,2019(04).

作者简介:

曹群,女 , 1993.11.25  四川自贡富顺人,大学本科,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立石镇立石中心小学校二级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