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侯同辉
“在我们的作品中,可能有批判、有暴露、有痛惜,但绝对不能没有致敬”。正如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说的这番感慨,《平凡的世界》刻画了个人的奋斗,家族的变迁,时代的进程,将作者对于家国、社会、历史乃至于民族的严肃思考浓缩在上百万字篇幅中人物命运之中,从而创作出流传数十年经久不衰的现实主义巨作。然而时至今日,如同“生活”与“现实”常常被误解为一个东西一样,人们描绘艺术的现实主义色彩的同时,又将“认同”与“认知”混为一谈。因此,我们将以全新的现实主义观念探讨这一区别,这便是“寓言现实主义”。
就像南开大学周志强老师在《走向“寓言现实主义”——论论“生活不等于现实”》文章中中指出的,“从经验的角度来说,任何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建立起来的“现实”,归根到底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这让诸多人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现实。于是大量艺术家、作家基于此理解,将生活中的故事盲加堆砌,美其名曰描绘生活本身,成为所谓的“现实主义”。此类表面生活要素叠加的作品,也许真的会表现出特定区域下的真实生活场景,但往往更像是一副虚有其表的空壳,脱离了时代、背景等体现现实主义重要内涵的核心成分,从而带给人们观感体验最多只是一种“认同”,即人们在作品中体会到的只是以生活为蓝本的剧情机械式冲突,可能有过相似经历或体会的读者会产生浅薄的共鸣感。但这种共鸣感无法上升至更大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读者感动之余无法引发更多对内容意义的思考。以最近热度较高的电影《老师好》为例,整部作品描绘了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冲突,它将一个典型的严肃与慈祥并存的老师和一帮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之间的故事讲述的诙谐且真实,里面诸多情节也是许多人仿佛似曾相遇的回忆。但整部作品虽然将时代背景设置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时期的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甚至脱离的中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家长因素。导致格局仅仅只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在让人们产生“认同”的同时,无法深刻理解那个年代之下政治、社会、家庭、教育、个人命运之间更加复杂的冲突与“认知”,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成为浮于表面的记事本。写的是生活事,体会的却更像乌托邦。
恩格斯曾经说过“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平凡的世界》毫无疑问做到了这一点。周志强老师所言“要在特殊的时代里用不正常的生活景象才能呈现出现实的荒诞和真实”,作者以孙家兄弟在以中国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一充满着沉沦、变革、时代更迭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将那个迷茫年代许许多多人遭遇的命運编织在主角几个人的身上,从而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很多读者一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体会总是:主角的命运为何能够如此充满着诸多巧合与悲剧,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遇见,这样人物剧情冲突也难以接受,这还算是现实主义吗?然而就是这主人公看似荒诞离奇的经历,既有人物的冲突与合作、竞争与排斥之中,塑造具有鲜明倾向性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有及时捕捉了巨变时代的基本走向,发现历史发展的基本流程;更有描绘历史巨变给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展现包括政治、经济在内的城乡社会生活全景式图景。我们也许无法产生对角色的“认同”感,但作者笔下“假生活的真现实”,却让更多人理解了那个时代以孙家兄弟为代表的平凡人的经历,思考出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反思,在那个特殊年代做到痛定思痛,致敬了那些在命运中艰苦奋斗,绝不屈服的平凡人。这便是“寓言现实主义”给予人们最深刻的“认知”。
为了构建区分关于“认知”与“认同”的意识,自然需要引用一种对文学艺术的批评,结合上文中所提的寓言现实主义,可将他称为“寓言论批评”。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格奥尔格·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所谓物化,简单概括即商品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卢卡奇认为,物化意识是一种虚假意识,因为它用表面现象掩盖了真实本质,用物的关系掩盖了人的关系,归根到底乃是把现实和人的关系颠倒了过来,用人的内心的生活取代人的外在的生活。我们要区分“认同”与“认知”,首先就要破除这种物化意识。在卢卡奇的思想中,现实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现实,而是正确地意识现实社会真实处境的意识,基于对现实的解放意识而将生活重组为一系列具有真实寓言意义的故事。我们了解一个文学艺术作品,尤其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的内涵是否能囊括人们对于描绘的世界进行深层次思考,它是否能表达出作品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并对这些现实进行一种总体性批判。《平凡的世界》毫无疑问做到了这一点,它描绘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变革时期,利用人物的自我奋斗发展,男女之间的恋爱,接受社会变迁的不同人物的应变态度,让我们从虚构的文学形象中了解到真正现实,这便是卢卡奇的“真现实”。理解每一个故事与冲突因何发生、为何发生以及在历史的的进程中如何完成自我改造和升华,在抽象的空间中表达出作者真正思想,达到一种“认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孙少平孙少安各自奋斗的描述,还是田润叶对于爱情的理想,亦或是二叔孙玉亭的困窘挣扎,他们中间发生诸多充满寓言的曲折,都是让我们不禁自觉代入其中,体会他们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多样的思想。在特定环境特定人群下,路遥将这些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他自己的灵魂,即使这种灵魂是作者附加的,但照样表达了引起人们“认知”的现实,这便是寓言论批判下的《平凡的世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