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于莹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不断增加,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迫在眉睫。青少年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大受众群体,其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将受到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直接影响。文献阅读分析显示,导致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青少年自身的安全意识问题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缺陷,研究结论认为应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以及提高青少年自身的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識,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世界;信息安全;通信技术;协同合作
引言
伴随着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工作的交流方式与生活休闲活动逐步多元化。网络交流平台、娱乐平台、购物平台种类繁多,这些平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应用覆盖范围逐步加大。目前,如腾讯、支付宝、各种手机应用APP等,已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应用平台。这些平台和软件的到来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逐步便利化,极大提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工作效率。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带来的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也随之常态化多样化。其中,青少年作为社会网络平台应用的主要群体,受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较大,原因多种多樣。已有的研究结论主要着重于网络平台本身的问题分析,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内容给青少年带来身心健康威胁[1-2],而对于青少年这个特殊年龄的网络平台活跃群体,其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泄露是何原因,与其年龄身心发育情况以及网络平台技术问题有何关联,没有相关的讨论。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加以分析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拟探讨青少年网络信息泄露的原因并对此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论为保护青少年网络应用环境的安全措施提供思路,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信息技术及应用现状
网络信息技术是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三部分组成。网络信息技术的范围很广,在金融,教育,医学,军事等方面都会广泛使用从而提升办事效率。例如目前去银行办理存款或取款业务时,可免去排队等候过程,客户可以通过自动存取款机进行自助式服务;教师上课可以与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临床医生可以利用网络医疗平台进行远程专家会诊,患者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上医院排队就医,就诊效率大幅提高;在军事演习中,部队士兵对于炮弹的发射距离和发射数可以做到更有效精准的控制。
二.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
青少年因其特殊的年龄特征与社会属性,具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处于中学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均在成型过程中,且其具有中学生学业压力大继而心理负担重的特点,加之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心理的双重变化为其带来了情绪方面的不稳定和自控能力较差的问题,故而导致其遇事缺乏成熟稳定的考量,行事处事易冲动。另外,处于校园象牙塔的青少年本身涉世不深,理想化的思维考量较普遍,故而遇事、尤其是对于诈骗等犯罪问题应变能力与处理方式较为欠缺,青少年深受其害。
三.青少年面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现状
青少年目前受到的网络安全威胁种类多样,主要集中在购物平台、游戏平台和交友软件方面。青少年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容易按照网络注册和缴费程序不加以辨别,将自身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甚至更详细的个人信息填写在网络上,一旦被别有用心的犯罪倾向的人获取,可能会为青少年带来较大的危害,例如,通过银行卡账号的破解,将青少年卡内的余额取走,或是利用青少年的个人信息办理信用卡或其他缴费卡,进行非法融资活动,最后,青少年不得不面对因经济犯罪导致的牢狱之灾。在游戏平台中,游戏代练,充值,在此过程中不法分子会接触到青少年的个人以及好友信息,对方可以通过向青少年的好友借钱的方式实施诈骗活动。从交友平台软件看,在青少年中间非常流行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以及微博,会自动默认陌生人可以观看青少年的照片,给不法分子通过照片复制进行违法活动有机可乘。另外,有些青少年会通过网络安全风险平台下载一些无安全认证的软件,含有网络病毒可导致计算机整体信息被窃取以及个人信息的被盗用。
四.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的原因及对策
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青少年自身的身心、行事处事特点以及网络平台技术的漏洞问题。对于前者,首先要对青少年展开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其防范意识,只有增强了此类防范意识,青少年才能提升发现网络陷阱的可能性,极大的避免信息泄露;其次,政府部门应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此类网络信息盗窃骗取的不法行为打击和取缔。从信息安全技术角度出发,必须要从网络加密技术,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防信息泄露方面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填补网络平台漏洞,这将会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不会铤而走险,从而保障了青少年信息安全。
五.结束语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在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下,青少年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应从青少年本身的特点结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角度,考量青少年的信息安全防范问题,以保证青少年网络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可信计算: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时代 2015(7)
[2]曹天杰等编著 计算机系统安全 北京.2003.9.
[3]周学广等 信息安全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