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课程设计与实际招投标脱轨的情况,未能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大多数教学模式,特别是侧重理论知识认知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为设计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建设工程领域对从业人员的工程发承包能力、合同管理能力的综合能力需求,而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欠缺的这一问题,因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一门以工程招投标为重点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建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主要以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预算与报价和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合同风险防范与索赔管理为主,融合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因而该课程及其实践环节是搭建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深度融合与实践能力综合提高的重要内容,其中以应用知识的运用为主,与前续课程紧密相连,比如建筑结构识图、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预算与报价、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法规、工程经济学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整个专业的知识会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和运用,达到将几门专业课知识整合的作用,是学生今后从事建设工程领域工作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然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认知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以往授课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工程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案例让学生熟知整个招投标的知识体系,虽具全局性,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偏与建设法律法规及规章和地方政策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几年法规体系不断调整完善中,所以现行大多数教材内容与实际招投标现行规章制度不一致,导致学生心存困惑,打击其学习热情,听课效果偏离预期。此外,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教学获得,但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综合实训才能实现,以往的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课堂上教师讲授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相关案例并进行解析,此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有一定效果,但是当实际工程情况与案例知识体系不一致时,学生很难抓准分析要点,也无法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设置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环节常体现为为期一周或两周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自主编制招标文件或投标文件。实际上招标文件或投标文件的编制是一个多课程知识非常复杂的综合应用的过程,而剥离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工程经济等多课程知识,仅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基本知识,去套用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进行信息的补充或仿写,这样编制出的招投标文件内容空洞,实用效果较差。同时招投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也缺少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平台或BIM等信息技术的配套支持,容易脱离工程实际的运作过程。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课程设计与实际招投标脱轨的情况,未能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大多数教学模式,特别是侧重理论知识认知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为设计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建设工程领域对从业人员的工程发承包能力、合同管理能力的综合能力需求,而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欠缺的这一问题,因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环节入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1.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要从“练”字入手。招投标是一个招标方与投标方间相互斡旋、磋商谈判、博弈的过程。所以招投标文件的编制绝不是简单的参照范本的信息补充,甚至理解为走过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是基于工程计量及计价、施工组织设计等先修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结合工程背景资料及实际需要去编制真实、有使用价值的招投标文件。比如评标办法的制定,要求学生结合招标项目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评标办法,引导学生思考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投机行为,并在评标办法里设置对策来防范,通過结合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来优化招投标赛制,以确保通过该评标办法的实施,能够最终选拔出来各方面综合实力最优、最适宜承担该项目的投标者。
2.多课程融合贯穿式教学。工程招标和投标文件的编制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过程,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等课程知识是紧密相关,互相融合,前后贯穿的,因此在实践综合实训设计环节,应当与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沟通,例如可以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共用同一个工程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同一案例多课程融合的贯穿式教学,把相关课程实践环节任务的完成变成招投标文件内容编制的积累过程,在此基础上,作为前后衔接融合贯穿的桥梁课程,足以保证为期一周或两周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成果是真实和饱满的,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用价值。此外,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针对同一个项目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多课程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后集成串联,可以培养学生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项目问题的能力。
3.借助基于BIM技术的教学辅助平台。建立目前高职院校相关课程体系均融入了基于BIM技术的教学辅助平台,招投标环节在软件课程体系中应用非常详细具体,能够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借助BIM软件采用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任务,在招投标不同阶段,通过角色带入使学生掌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过程中各相关方的职责。课程体系要点重点突出,通过角色代入,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综合应用匹配角色,可以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多维度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4.完善课程实习基地建设。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贯穿项目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市场对招投标和合同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除与施工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外,高校应加强与项目管理企业、招标代理机构及相关工程咨询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并为相关企业输送具有招投标及合同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敏.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现代职业教育.2018.02(132)
[2]高盼盼,许国贺,齐立萍,李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建材与装饰. 2018.15(188)
[3]黄小琴,陈圣宁,赵立方.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9.40(8)
作者简介:杨立杰,1980.12,讲师,于淄博职业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建筑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教与教学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