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方宗教信仰培育对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启示

时间:2024-08-31

刘薇 蔡炜

摘 要:在对西方宗教信仰培育优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功利化现象严重、道德理念缺失和认知兴趣不足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驱利型政治信仰培育、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教育及打造多元兴趣认知培育体系等策略,以期为优化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方宗教信仰;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

一、引言

***总书记曾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教育工作必须首先搞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来源于社会、自身价值观念等多元渠道,同时也不免会受到宗教等非唯物主义思维认知意识形态的影响。

通过对西方宗教信仰培育体系进行研究,提炼其中的正向因子作为贯穿大学生政治信仰全过程培育的素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新途径。

二、西方宗教信仰培育的特点

西方宗教是西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文化形式,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含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中东地区,西方宗教信仰的受众比例很高,很多国家甚至将宗教作为高校必修课程,非常注重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培育。尽管西方宗教中有很多迷信观点,但也不乏正向的信仰元素,例如:基督教宣扬“博爱世人”、“杜绝功利心,虔诚信教方能永生”;伊斯兰教要求教徒行念、礼、斋、课、朝“五功”,通过习“五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避免犯罪,为社会安定和人类和平做贡献。由此可见,西方宗教信仰体系中的“杜绝功利”、“一心向善”、“持之以恒”和“高尚道德修养”等内容具有正向引导价值,对于人们优秀信仰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现象严重

功利化现象严重是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表现之一,也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中凸显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很多大学生认为政治信仰无关轻重,且是虚幻缥缈之物,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重点追逐急功近利的荣誉和事物,对政治信仰的养成漠不关心。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立凡曾指出:“当前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缺乏政治信仰,甚至没有政治信仰,这与社会发展中呈现的功利现象有密切关联”。功利心过重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养成,也会对大学生的职业观、道德观和学习观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很多大学生只顾追求眼前利益,不能放远眼光,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

(二)道德理念缺失

正向的道德观是政治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关键内容。然而,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正向的道德理念,对于道德观的养成也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注重自我道德理念的养成,不关系与正向道德理念有关的政治信仰培育,很多高校在思政教学中也没有将对大学生道德理念的培育放在第一位,久而久之导致大学生缺失道德理念,对自身政治信仰的养成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培育大学生正向的道德理念,也成为其政治信仰培育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认知兴趣不足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贯穿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归根结底需要大学生自身在认知到政治信仰重要性的前提下,乐于积极投入到有关政治信仰养成的学习和实践中。而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养成主要通过两方面渠道,其一是自身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其二是通过高校思政课堂学习接触相关的知识,其中第二条渠道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养成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仍习惯性采用传统的单一理论讲授法组织课堂,不利于学生认知兴趣的培养,对他们政治信仰的养成也造成不利影响。

四、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对策

(一)加强驱利型政治信仰培育

在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中应引导他们构建起驱利思想,实际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可引入西方宗教信仰中蕴含的正向元素,例如:基督教中的“杜绝功利心,虔诚信教方能永生”,伊斯兰教中的“虔诚做事”,引导大学生认知到“量变与质变”的关联。另一方面,可将西方宗教信仰培育中的操守标准、对教徒行为认知的规范化要求引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认知到: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够认知到政治信仰教育中的精华,而功利性的思想只能够让自我政治信仰的养成“事倍功半”。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将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中的正能量元素,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与西方宗教信仰中的驱利型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别具一格的政治信仰培育情境。

(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教育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有效对策。西方宗教信仰培育中十分关注对教徒道德方面的养成教育,这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可借鉴之处。具体来说,各级高校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开展教育工作,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道德文化氛围。通过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或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体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的价值,充实自我的政治信仰体系。另一方面,各级高校可将西方宗教信仰培育中的教徒群体活动形式纳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文明道德群体培训活动,如: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党员模仿带头活动等,通过活动帮助大学生建构优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为政治信仰的养成奠定基础。

(三)打造多元兴趣认知培育体系

各级高校应注重政治信仰培育多元兴趣认知体系的打造,通过及时发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重点对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养成教学中呈现的“模式单一”、“教法陈旧”等问题进行积极改革。具体来说,一方面,应鼓励高校思政课程教师积极探索新颖多趣的教学方法。各级高校应出台绩效政策,将高校思政专业教师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学中的教法创新频度、形式、应用率、应用成效等纳入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标准,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各级高校还应加强校园思政类课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校园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大学生政治信仰趣味教学资源库等方法,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载体和资源,以提升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西方宗教信仰的培育模式对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建议国内各级高校结合校情、学情和生情,在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培过程中积极探索西方宗教信仰体系中的正向资源,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希玲,褚照楠.关于宗教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影响的调查及应对[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74-77.

[2]周少斌.西方政治信仰教育對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52.

[3]李小旭.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